新基建、新机遇、新发展,7月9日,由中国充电桩网主办的“2020第六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简称:金砖充电论坛)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隆重开幕。来自政府、院校、协会、企业、采购商、金融、媒体等850位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大会以“洞见当下、预见未来、聚力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推动产业交流发展。
新基建引领发展新浪潮
7月9日,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丁晓华主持,蔚来汽车赖建文、小桔充电栾晧杰、奥动新能源黄春华、度普新能源康永4家企业代表出席,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圆桌会议,会议主题中国力量、全球机遇,打造新基建数字化充电网。以下是圆桌会议未删减实录:
丁晓华:首先的问题是这样的,未来5年,请每一位给我判断一下充电、换电、无线充电谁是主流。
康永:从未来5年的趋势,原来我在整车企业一直从传统能源搞到新能源,创业公司这三年一直跟郎保(音)合作,探讨了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他们整个规划或者在配套设施上面基本上以充电为主,我简单讲一下原因,赖总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包括奥动也有很多老朋友。换电这个事情会带来很多问题,从乘用车角度来讲,首先大家知道电动车为什么比燃油车更加门槛低?
燃油车非常复杂,电动车基本上都是平台化,所以说整个电池都被做到整车的结构上了,所以给换电带来很多困扰。
丁晓华:这是一个换电派。黄总。
黄春华:站在我的角度讲我肯定讲换电,但是刚才这位老兄讲的这套东西,未来德国郎保(音)可以年产300万台换电车,在欧洲这样的市场也算地广人稀,中国大陆市场按上海,如果上汽一年有50万台电动车在上海落地,全部充电,要多少个充电桩?其实在不同的场景之下,没有唯一的最好。未来车主多金的可以家里面一根充电桩、公司一根充电桩,工作地、居住地都有。
我个人觉得从集约性来讲,换电是一个趋势;从现在实际市场的覆盖讲,充电已经占领市场很大份额。我说实话可充可换可升级这是一个方向。
赖建文:我的观点一定是充换结合,主流不主流我们分布也分析,你的电量有多少是充电,多少是换电的,未来加电一定是场景化的,家里一定不要建充电站,太不方便了,你可以建一个充电桩,可以慢慢充。但是出门还是会想一下,最好选择换电,因为换电足够便捷,所以充换一定是结合的,不是矛盾体。
像外来的车主可能有40%左右的电量从家里的充电桩来,可能有50-60%从外部,比如桩或者换电站,换电站现在量不是特别大。
一定是充电一体的。
栾晧杰:我并不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人,前面三位嘉宾已经把问题答案说的挺好的,场景化我非常认同,我们是平台,平台的属性是服务好用户、商户,这是我们最终的立身之本,不管是充电、换电还是场景化不同分类,最重要把商户、用户体验感做好,我相信一块做好了,肯定这个市场越做越大。
丁晓华:摇摆方,他左右逢源。不管怎么说,未来5年这四位没有一个人提过无线充电,再看未来10年,你们4位有人认为无线充电会成为主流吗?
康永:我为什么对充换这件事情非常有看法,因为我是做车出来的,平台化的车子只有蔚来能干,对于其他所有的车企也好,从整车设计逻辑角度来讲,不太好干。对于无线充电来讲,未来还是有方向的,因为无线碰到的问题无非就是功率,跟慢充差不多。属于说蔚未来线充电功率哪怕比现在的水平提升20千瓦以上,我觉得也是有很大空间的。
丁晓华:10年后有可能。
黄春华:10年后这么说吧,他是从做车辆制造角度看,我是从用户角度看,整个10年之后判断,拿一个例子,一个主机厂跟我说,下一代他们的电动汽车要做成完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但是在所有规划方案里面我没有看到无线充电。
今天开这个论坛还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是“新基建”,无线充电,我现在看到更多是在车辆底盘下面一块感应装置,接下来要做很多施工,再怎么样无线充电还是充电,在可充可换当中我没有觉得它特别出彩,到今天为止我们看到所谓的无线充电最实际的就是手机,而且充电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块拖底盘放在那边。
10年后可能不是主流,但是可能会像今天的换电一样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占有比例不会很高,可能在10-20%之间。
赖建文:我本从无线通信出身,我以前做2G、3G、4G,所以我对无线这个东西非常有感情,我非常希望无线充电在电动车占有一席之地,为什么手机的无线充电很难大放异彩,大家认为很简单。无线充电为什么要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手机的无线充电大家觉得很方便,往上一放,但是当你放在充电板上面你就丧失了对手机的控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手机的无线充电没有主流起来,但是小范围里面还是有人用,可能5%、10%还是有人用。
电动车的无线充电可能相对好一点,因为车辆有很多闲置的时间在那里,要想一下无线充电解决了什么问题,像有线充电的体验非常好,当手一按充电桩的枪头就拔开了,当你把充电枪拿走,充电口就已经盖上了,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感,有感就是还要拔一下枪,无线充电可能会把这个拔枪的动作省掉,但是省这个动作要付出的代价多少,这个车企愿不愿意承受,成本能否达到平衡,这个是要考虑的,我不是特别乐观。有可能未来5年、10年可能也会有车配这个东西,但是是主流肯定要比充换电低档一些。
丁晓华:这位关键还是看成本。
栾晧杰:这个话题您刚才把时间维度放的更远,我先抛观点,我觉得不会。原因是因为觉得它这种模式不能在体验方面有更大的突破,针对的场景和人群是不同的,无线充电突破性不太够。
第二,赖总提到,你从电池来看的话,手机最早是换电的模式然后变化充电,后来出现无线充电。
车的话,我心里没有答案。
丁晓华:这个问题不是我想问的,是我们充电联盟永东同志想问的。
10年之后无人驾驶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进了地库再也不需要开了,自动回到车位了,居住区的无线充电有没有可能?我只是抛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永东秘书长这个问题其实是蛮有深意的,因为我们在做充电设施下一轮的路线图的时候,这个问题在专家们面前争论很大,后面我就问一些单点问题,可能跟原来的都没关。
第一,可能大家比较关心度普的,大众为什么选择你?你的设备又充又是储,价格大概在什么程度?会被市场接受吗?
康永:首先我谢谢您提这个问题给我,给我两分钟。
第一,对于度普而言,我们是一个非常新的企业,我们当初也是德国大众的供应商(最早),我们同时有四家潜在供应商,后来把三家干掉了,首先概念是大众提的,把它产品化的是我们做的,产品花了三年时间,研发投入将近1.5个亿,只做一款充电桩产业。在整个过程当中,大众对我们的投入,对我们这种理念大家碰撞的比较好,但是也涉及到在中国的布局,所以才会有了跟德国大众的合作。
第二,这款产品前面我已经大致介绍过了,一个是基于车规级的平台,带上了我们现有的电池来解决电网的增容等等困难,我们的价格今天不好说,因为还没有正式发布,会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保的,只要你想干充电桩,用我的东西,你的投资回报收益至少是你目前整个投资收益的2-3倍之间,可以做到这一点。
丁晓华:康总比较聪明也比较狡猾,拿大众做背书,抛了一个诱饵给大家。
问一下赖总,对于NIO power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布这么多个换电站,每个站平均一天换几辆车?
赖建文:这个数据我们内部也是有的,因为蔚来现在有两大类换电站,一种在城区,一种在高速。高速的站频次相对低一点,高速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当一个人会离开熟悉的地方以后,对充电特别焦虑,出差跑长途在高速上比较难。在上海对周边充电环境是很熟悉的。
在城区的换电站频次达到40次以上,随着车的保有量往上增的比较快的话会迅速增加,除了节假日,因为车辆比较多,峰值很大,平时20单左右。
现在海口有一个换电站,甚至一天达到100单,理论上只有72单,车主比较着急没有充特别满,城区的根本不用担心频次问题。只要销量好,我们的生意就会好。
丁晓华:后面一个问题我不问了,我始终没有看清的是规模经济存不存在,你的量上来了,你的换电站理论上也会要多,这个之间如果有一次我听到赖总把规模经济讲出来,它是正向的,我觉得一切都没问题了。
赖建文:因为我们现在的换电站建的比较小,加入日换电量达到32次,我只要启动收费以后,我的效益就可以跟现在的充电桩相比。所以大家要思考的是充电桩本身会不会赚钱,有假如如果从30单上升到50、60,像奥动一些大的站效能还可以,可能会赚钱。像我刚才讲的售电效率是很高的,三个停车位一天可以卖出8000度电,一个停车位是200-300度电,相当于50个充电桩的频次,这个账其实很好算的。
丁晓华:我把它转到我右边的黄总,黄总因为跟NIO不一样,它为自己服务,没有问题。你为整车服务,如果出了问题,整车上的焦虑有吗?电池是你的,换完以后出了问题,你们两个掰扯得清吗?或者有过这样的案例吗?
黄春华:首先奥动的换电站每天服务300车次,我是高频的。我现在换上换下,真实的数据是一万次是没问题的,是皮糙耐用的,像晓华老师说的,在一些过程中,由于司机的原因换了一块电池,在路上跑底盘不小心磕碰了,这时候怎么办?如果电池外面受到伤害,在质保期里面专门的维修站会修的,如果不在质保期里面,这个可能就要司机自己掏钱。但是这块电池被送修的时候,你这辆车会继续有新的电池让你跑起来,你不用担心电池箱体被碰了就等待在那边了,不会,我要珍惜你的每一分钟。
丁晓华:你说每天有300次,你指客车还是乘用车?
黄春华:现在奥动主要服务的是营运车辆,90%以上是出租车,10%不到一点是网约车。网约车不是奥动主动把他们邀过来的,出租车是B2B2C的生意,网约车基本上是B2C的生意,厦门覆盖很全面的时候,人家也是开着北汽EU300,当他们换上以后,像吸了鸦片一样就不会放下来了,不会像过两天一样再去充电,不会了,只要方便,只要快,只要让他多拉快跑。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丁晓华:我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呢,因为黄总刚才讲了他希望你们加盟他。
最后一个问题,小桔是自带流量的,你因为有网约车的场景,因此大家愿意来,你这些加盟的人,加盟前和加盟后有变化吗?能提高多少收入呢?
栾晧杰:这个有实际的例子得到印证的,现在平台上我们大概平均全国这么多厂家一年利用率在20-25%左右,这个相比原来的运营商,我客观来讲这两年上车的速度普遍性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场站在加盟和前后是有明显改善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丁主任刚才讲小桔自带流量,我们客观理解不是自带,我们对于流量的获取方式更快一些,但是都会有一定的成本或者退坡,在那么大的优势前提之下如何找到好的场站建立一个地网,同时为用户端提供服务,这是我们的立根之本,所以我们不会只做流量这一单生意。
丁晓华:时间关系,论坛到这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