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昆明供电局实施安装的13个零散充电桩建成投产。与此同时,云南电网公司正在加紧充电服务平台的建设,预计3月底可上线运行。
3月2日,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纯电动物流车推介会暨交车仪式在经开区举行。19辆电动物流车交付给订购方通联物流使用,充电完全后可行驶300公里左右。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不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纠结似乎仍在困扰着这个行业:想买新能源汽车不敢买,因为充电不方便;想建充电桩不敢建,担心建了没人用;新能源汽车不算好卖,所以造车的、卖车的都得另辟蹊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记者近日走访相关部门及企业了解到,充电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已是行业共识,市民今后的充电焦虑将逐步得到有效缓解。
告别“一桩难求”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配套率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因素之一,需要适度超前。这样的观点可以说已是政府部门和整个行业的共识。”面对纠结的现状,市能源局能源建设处处长任瑞华如是说道。
事实上,正如任瑞华所言,继《昆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下称《行动计划》)和《昆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下称《专项规划》)发布之后,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驶入快车道。昆明公交集团公司、昆明特来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昆明耀龙配售电运行有限公司、云南能投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加入其中,共同推动专用和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来自市发改委的信息显示,2015年以前,全市共建成充电基础设施303个,主要分布在昆明供电局、昆明公交集团、昆明制药集团、五龙汽车公司、航天神州汽车公司、中北出租车公司等7家单位或企业,全部为专用。
到2016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共建成80个充电站,其中公用充电站70个,专用充电站10个;建成1014个充电桩(直流234个、交流780个,居民自用充电桩未纳入统计),其中,专用278个,公用736个。这些充电基础设施除服务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物流车外,还广泛分布在酒店、公共停车场,方便市民充电。
除上述外,目前全市在建充电桩还有888个,其中包括68个专用充电桩和820个公用充电桩,且主要分布在酒店、旅游景区和公共停车场,“一桩难求”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制约因素依然很多
对比《专项规划》不难发现,全市公用充电桩的推进情况较为理想,但充电站和充电桩总量距离规划目标仍有差距。
根据《专项规划》,2016—2018年,全市要建设24座公交专用快速充电站,4座环卫专用充电站,12座物流专用充电站,11座城市公共充电站,6座旅游车专用充电站,10座城际高速公路公共充电站,7700个分散式充电桩(其中6500个自用或专用桩,1200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以满足《行动计划》测算的2016-2018年各领域共计新增10000辆电动汽车使用需求。
“尽管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但仍然面临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动力不足、充电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配套支持政策仍需要加强等问题与挑战。”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大众消费者购买欲望较低,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此外,尽管昆明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仍需要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以强化政策支持。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由于充电基础设施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配电网改造、居住地安装条件、投资运营模式等方面,需要规划、用地、用电等前提条件,需要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此外,在私人乘用车领域,大量停车位不固定的用户不具备安装条件,对于具备安装条件的,存在一些业委会不支持和物业不配合的现象,这些,都一定程度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充电服务的成熟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现阶段也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任瑞华也指出,一方面,目前市内已建的充电基础设施闲置较多,售电收入难以覆盖设备维护费用,投资回报周期长,许多公用充电项目普遍存在亏损,部分企业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用户担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足,购买电动汽车后会存在诸多不便,用户购买电动车愿望不强。
签责任书督办考核
针对当前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过程中存在县(市)区建设主体责任不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力度不够,以及政府企业信息沟通对接不畅等问题,任瑞华表示,将通过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召开招商推介会、开展试点示范等加以推进。
“近期,我们将组织召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通报各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情况,同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2017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工作任务,让各县(市)区切实担负起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任瑞华说,将邀请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建设和运营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与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接交流,宣讲解读昆明市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同时为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多边合作搭建平台。
同时,建立“示范区与单位”,加大充电服务范围。在示范项目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公共设施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现有党政、企事业单位机关停车场地段优势,为分时租赁等社会车辆快速充电;利用体育馆、公园、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停车场夜间时段空闲车位作为公交等专用车辆充电服务补充。
“我们还将加强政企合作,创新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与配套政策,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经验,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普及。”任瑞华说。
现状
公用充电桩实际利用率有待提高
打开手机APP,电站搜索、最近充电、充电地图、一键导航等功能版块尽在眼前;点击你想要去的充电站,充电单价、停车费、运营时间、服务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且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这是特来电给予的用户体验。
不过,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充电方便,但资源利用率却不高,很多充电桩长时间无人问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需求与服务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资源闲置情况很是普遍。
充电其实很方便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有时也会把充电一事想象得有些复杂。
为一探究竟,记者日前跟随昆明特来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凡凯来到位于东风东路的一处充电站,全程体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过程。下载APP、插枪待充、扫码充电、结束收枪,操作简单方便。
“充电过程其实非常简单,一般新能源汽车都有两个接口,车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快充或者慢充,充电结束后,直接在手机上完成付费即可。”曾凡凯介绍,充电时间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一般慢充需要6—8小时可以充满,快充0.5—1.5小时即可,每度电的费用(电费+充电服务费)一般在1.5—2元之间,折算下来,使用成本不到普通家用汽车的一半。
此外,从技术层面上讲,传统的充电桩上带有220V或380V高压电,当发生碰撞、破损、老化时易发生触电事故,而特来电采用的无电插头设计,在拔下充电枪后将主回路电源和辅助电源同时切断,只有插上充电枪并认证通过后才通电,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终端利用率仅5%
尽管如此,充电桩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3月12日16时左右,记者打开特来电的手机APP发现,世纪城周边的充电桩呈现出这样的状态:珥季路御晟酒店充电站共1个快充、5个慢充,全部空闲;珥季路高顺铭都商城充电站,共6个慢充,全部空闲;新亚洲体育城染联大酒店充电站共1个快充、4个慢充,全部空闲……
成立于2016年4月的昆明特来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建成公用充电桩最多的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在昆明市已建成充电站69个,配套直流终端187个、交流终端538个,终端总数达到725个,占全市已建成公用充电桩的90%以上。
“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需求与服务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目前公用充电站的综合利用率并不高。我们统计发现,充电站利用率仅为25%左右,终端利用率仅维持在5%左右。”曾凡凯说。
感受到低利用率的当然不止特来电一家。云南能投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坦言,大部分充电桩是独立自助式充电桩,一方面无人看管,损坏率高,另一方面,没有专人指导操作,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充电桩多在公共地区,一旦充电车位被其他车辆占用,就无法使用,很多甚至沦为“僵尸桩”。
看来,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不再纠结的当下,如何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依然是摆在相关部门案头的一道难题。
利好
日前,记者从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昆明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接入新能源汽车5万辆以上,接入充电设施5万个以上,为政策研究和行业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文君介绍,昆明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在设计上具有大容量及抗压能力,建成后监控网络将支持最大同时在线检索人数5万人以上,接入新能源汽车5万辆以上,接入充电设施5万个以上。
同时,该平台可达到较快的用户访问响应时间:单用户检索接口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1秒,百用户并发检索接口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3秒。“行驶数据将在本地服务器存储时间5年以上,考虑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平台不使用任何云端存储,所有用户运行数据均保存在本地。”杨文君说。
具体说来,平台建设将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平台涵盖了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昆明市新能源汽车信息各项数据从采集、统计到分析整个流程,以满足政府咨询、管理、监督的要求;第二阶段,将根据数据分析及市政府各部门监管要求对全市新能源汽车数据的各项要求做出分析报告,以此完善和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第三阶段,将在满足政府相关部门要求下,开发平台潜在商业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化投放信息,为用户提供出行参考,创造价值,提供优用户体验。
“目前,很多地方或者企业已有自己的平台上线运营,但这些平台要么只有充电服务信息,要么只有车辆监管内容,车、桩一体的平台目前还不多见。”杨文君介绍,昆明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公司将依托平台加强对新能源车辆的安全运营、充电设施及电池的安全监控,为市政府政策研究和对新能源汽车项目产业链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新能源平台“四位一体”(监控、告警、性能、资源)信息整合作用。
“同时,公司还将依托平台积极挖掘相关潜在商业价值,探索基于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横向挖掘信息平台在购车、维修、救援、保险、安全监管和其他消费等商业方面的功能拓展,积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公司市场化转型做准备。”杨文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