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截止到2020年5月,我国充电桩建设数量约为130万,规模在全球居于首位。
然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调研员陈春梅看来,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这给了我们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陈春梅说。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指出当前面临的四大难题:在需求侧,充电时间长,充电体验差,找桩、操作便利性、以及支付体验差;在供给侧,存在包括场地、接电等在内的建桩难和盈利难问题。
在她看来,四大因素影响着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包括动力电池和整车的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结构,能源补给技术和模式,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化。
市场在变化,智能化成共同基因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人群和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据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磊观察,2019年电动车销量前十的车型与2018年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变化:续驶里程高、载电量非常大,颜值漂亮,价格也相对更高。
“买这些车的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量的C端用户开始购买电动汽车。我们之前投建的公共充电站,主要服务于网约车、物流车,能很好的服务于C端用户吗?”王磊提出,充电市场每三年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面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用户需求,需要不同的服务。”智能化充电成为重要的战略布局。
在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看来,不同于充电桩的充电网,才是解决问题的上上之策。这是一个融合了数据网、能源网、物联网和设备网四层网的生态网络,可以承接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发展。通过车、人、能源等的高度链接,成为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多次提出,以大数据为武器,打破电桩建设规划的信息瓶颈。
创新融合是关键
加速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专家们纷纷表示,必须要提升创新能力。
在许艳华看来,一定离不开两大创新:第一个围绕需求的技术创新;第二个发展模式的创新,围绕出行服务或者细分场景的服务,构建多元化发展生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也包括其他的合作、融合的创新。
“新基建解决的是旧问题。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发展重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通过拉动消费的方式来提升经济,突破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瓶颈,建立足够的充电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新”代表数字化技术,充电桩不仅是独立的桩,充电桩与通信技术、云计算、智能电网、车联网等技术有机的融合,新基建目的在于利用新基建,新的技术来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充电桩行业的盈利能力。”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