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定义,「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具体涵盖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其中,汽车充电桩在今年3月被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之后,充电桩行业再次成为焦点,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国内充电桩行业的投资或将轻松破百亿元。鉴于目前国内四大充电桩企业的自身投资就已接近60亿元(国家电网27亿、南方电网12亿、特来电10亿、星星充电10亿),破百亿确实是洒洒水啦。
华为入局的原因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个,其中公共桩保有量达51.64万个,私人桩保有量为70.27万个;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则达到了419.5万辆,车桩比为3.4:1,显然与2020年达到1:1的比例目标有很大差距,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当然,相比国内市场,整个全球的充电桩市场更为广阔。据悉,截止2019年底,全球公关充电桩保有量只有92.7万个,全球车桩比为7.5:1,远低于合理标准。而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的预测,2020年至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有望增长17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8.3亿元)。
再加上今年国内又刮起了充电桩的风,谁都想分一杯羹。与充电桩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能源车企自然不会掉队,而一直声称「不造车」的华为,也毫无意外地成为了积极入局者。不过即使来到了充电桩领域,华为的重心仍然是在自己最有优势的技术层面。
我们知道充电桩按充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流桩和交流桩两类。交流桩就是俗称的慢充桩,它们一般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最简单的交流充电方式仅需一根电缆两个接头就可实现;直流桩俗称快充桩,技术门槛比慢充桩要高,成本也较高,通常一个交流桩的成本均价为5000-20000,一个直流桩的成本均价为10万-15万。而从成本构成来看,充电模块/充电机作为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占充电设施总成本的45%-55%。
华为作为一家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的供应商,从存在高技术壁垒的直流快充模块切入汽车产业,也更符合其自身定位与战略目标。
根据规划,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共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云服务、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互联和智能能源。其中,智能能源主要包括提供车载充电、电池管理及电机控制系统的服务,而在整个业务板块中,智能能源位于最底层,也被认为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根基。
华为快充模块的优势
今年4月,华为以线上发布会形式发布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华为的第三代充电模块产品了,前两代分别是2016年与2018年低调推出的15kW与 20kW充电模块,相关产品也早已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充电桩运营商广泛应用,在网稳定运行的产品规模达到数十万台。
相比前两代,第三代产品实现了高效率、高防护、智能化、低噪音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充电行业所面临的运维成本高、设备生命周期短,以及直流充电桩噪音大的痛点。再加上目前充电模块行业内知名企业并不多,包括特来电在内的很多充电运营商和充电设备商都还在进行模块技术开发。
华为的第三代产品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共提供两种规格:功率为30kW的国内版本,及功率为20kW的海外版本。国内版30kW直流快充模块最高效率可达96.4%,海外版20kW的最高效率可达96.55%,而目前市面上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基本都在94%-97%。虽说华为的在业界算不上顶尖并没有达到97%的高效率,但因华为这套直流快充模块年平均失效率仅为0.6%,远低于业界均值的3%-5%,对充电桩企业而言,长远来看,依旧优势明显。
同样基于高效率,根据华为模型测算,以平均每天充电 14 小时的负载情况下,华为单个充电模块每年最高可节省电费 973 元。以一个充电桩生命周期 8 年来计算的话,使用华为 HiCharger 模块可节省 7868 元。若以全年充电量 18 亿度电来计算,使用华为 HiCharger 模块每年可节省 1456 万元。对终端用户而言,这也是一个直接利好。
在智能化方面,传统充电模块一旦出现故障,供应商及充电桩运营商很难及时发现,只能定期派人过去维护,或等待报修,但这不仅会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大大降低充电桩的工作时长,还会严重影响车主的使用感受,好不容易导航过去充电,结果是个坏桩,能不闹心吗?
第三代HiCharger模块整合了传感器与算法,能实时监控自己的运行状态。比如监测到防尘网堵塞、温度过高,模块可以远程提醒运营商赶紧过去维护,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有时候充电模块故障并非硬件层面,而是软件上出现了Bug,华为HiCharger则可以通过OTA方式进行远程维护,既能让运营商实现“在家办公”,还能进一步降低车主遇到坏桩的概率。
充电桩会是一个入口
除了掌握快充模块的核心技术,捏住直流快充市场的命脉外,华为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5月20日,华为与全国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全面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据公告,双方将在智能充电、4G/5G通信连接、华为云业务、充电网标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怎么理解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这句话?按照华为的说法,利用ICT芯片、操作系统、5G技术再加上云计算应用的加持,未来充电桩将不仅提供稳定安全的充电服务,也将承载更多的入口作用。譬如成为车联网的入口,车辆在充电的同时可以回传车辆的充电曲线、电流电压、充电时间以及车辆状况信息,进行车辆健康状况诊断。另外,充电桩还可实现与电网的互动,比如来充电的车辆很多,这时候电网可能无法负荷,就需要提前知会,从充电桩上把数据传回来。
不过根据前华为通信能源副总裁高正贤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与人互动的入口。据其透露,通过充电桩,不仅人可以了解到充电的状态,充电桩也可以利用充电的空闲时间来探索变现空间,促进人的消费,以此来实现新的盈利方式。从华为对充电桩这一项业务模式的思考中就可以看出,它的能力与野心绝不是做一般汽车供应商就可以满足的。
雅斯顿小结
华为的目标是要做智能汽车领域的「博世」,这似乎也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博世在汽车行业的地位是怎样的?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博世掌握了整车70%-80%的关键技术,几乎没有车企可以离开博世而生存。」显然华为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其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来看,它离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