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期,充电桩一度陷入供应不足的状态,经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2014年,国内车桩比接近8:1。在此情况下,国家电网向非国有资本开放充电桩市场,各路资本涌入充电桩领域,掀起首轮投资热潮。
由于充电桩的重资本模式难以快速带来利润,不少企业很快被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则在行业洗牌后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逐渐实现盈利,行业热度也趋向稳定。
不过,“新基建”提出后,包括阿里、华为在内多方企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充电桩行业。经统计,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四家企业,年内或将在充电桩领域投资近百亿。
充电桩行业迎第二春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之一,位列其中,沉寂两年的充电桩行业迎来第二春。
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期。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4万辆,同比约增长320%;同一时间,公安部交管局公布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22万辆。而当时,国内充电桩数量约为2.8万个,其中,公共电桩数量约为2万个,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例约为7.9:1。
一边是源源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边是供给严重不足的充电桩数量,2015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向非国有资本开放充电桩市场。于是,以车企、经销商、充电桩设备供应商为代表的众多淘金者涌入充电桩领域,汽车充电桩迎来第一轮投资热潮。
不过,充电桩的重资本模式需要巨额资本支撑,再加上当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增速虽快,但并未达到一定规模,因此充电桩成本难以回收,不少企业没能活过一年便遭到淘汰。
但有衰必有兴,经过两年行业洗牌后,一些企业存活下来,并发展成为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就是其中之一。
资料显示,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9月,是特锐德迎着新能源汽车风口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在此之前,特锐德(300001.SZ)一直专注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是国内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企业,并于2009年登陆深圳创业板,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在上市公司的背书下,又经过5年的发展,特来电逐渐成为充电桩行业的行业龙头。截至2019年,国内拥有公共充电桩51.6万个,较2014年增长了24.8倍。其中,特来电旗下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4.81万个,占28.82%的市场份额。
同期,特来电公司累计充电量为38亿度,而2016年,公司的累计充电量为1.33亿度, 三年时间,特来电公司充电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充电量的快速上升,意味着充电桩利用率提高,同时,充电桩为公司带来的收入也将提高。2019年,特来电宣布盈利,成为充电桩行业率先盈利的玩家之一。
因此,政策支持、行业向好吸引了资本重新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初,特来电刚刚宣布完成了A轮13.5亿元的融资。5月20日,特锐德又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特来电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全面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
受此影响,5月21日,特锐德股价在开盘后一小时上涨3.36%,截至午间收盘,报价21.72元,总市值217亿元。
多企业增资布局
既然投资风口再度出现,特来电就不会是唯一一家加码布局充电桩产业的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同比增长46%,国内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车桩比在3.1:1左右,较2014年下降一半多,但距离1:1的目标仍存在不小的增长空间。因此,4月以来,社会多方企业纷纷宣布在充电桩领域增资布局。
4月中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国企先后宣布增资计划,计划今年分别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亿元和12亿元,同时,国家电网计划今年建设充电桩7.8万个,比去年新建数量增涨10余倍。
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桩头部民企紧随其后,两者计划在今年分别对充电桩建设投资20亿元和10亿元,同时,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表示,“(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拿出30亿的预算,助力城市合伙人的联营创业。”按此粗略计算,仅上述四家公司在今年对充电桩领域投资或达百亿元。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300750.SZ)、合纵科技(300477.SZ)等动力电池、电气公司也增加了对充电桩产业的布局。今年3月,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新公司的主业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就在上周,合纵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资不超过10.06亿元,其中,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制造项目上投入2.03亿元。
资本表现来看,除华为外,阿里也通过蚂蚁金服投资了简单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标的公司主业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研发销售。据了解,这是阿里首次在充电桩硬件领域进行投资。
对此,多位分析师认为,随着“新基建”落地,新能源充电桩市场将大规模重启,行业提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再度迎来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