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接上“新基建” 5G V2X建设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0-04-30  来源:通信信息报

核心提示:当下能谈得上风口的,新基建当仁不让。而默默耕耘十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5G、人工智能等并驾齐驱,多家头部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当下能谈得上“风口”的,“新基建”当仁不让。而默默耕耘十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5G、人工智能等并驾齐驱,多家头部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华为近日发布消息称,将发布一款HUAWEIHiCharger汽车智能化相关产品。据了解,即将发布的新产品为华为DC直流快速充电模块,这预示着华为将着手制造电动汽车充电桩;此前,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新能源车充电服务解决方案,并正式上线充电地图。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在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之后,将会催生出万亿级别市场。这也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将迎来一波向好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大有裨益。

政策加持,充电桩潜在市场超千亿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从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开始,我国定下“中央补贴新能源汽车,地方补助充电设施”的政策基调。201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按照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分档给予地方充电设施补助奖励。2019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未来“补贴将从新能源汽车购置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充电桩被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支持度不断提升。

借“新基建”东风,全国多地纷纷加强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支持。3月4日湖南发改委表示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3月6日海南计划从2020年开始海南将对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分批给予建设运营补贴;3月11日天津计划2020年全市各区确保完成1000台公共充电桩建设,通过验收的给予相应补贴;3月12日北京出台《19-20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3月25日广州发布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补贴标准……

据悉,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交流充电桩占比为63.3%,直流充电桩占比36.5%。由此估算的充电桩缺口市场价值在1420-2413亿元左右,而且由于充电焦虑,直流充电桩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的价值。

万亿市场背后的危与机

“新基建”政策将使我国充电桩板块投资加速,从而使充电设备需求显著增加,整个充电桩行业将因此受益,给技术领先、运营积累深厚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资本市场的嗅觉,一直都是敏锐的。近日,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

3月3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简单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33.33%的持股比例成为简单充第二大股东。

3月6日,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科技、电池科技、停车场(库)经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等。

广阔的前景与密集的利好政策势必会吸引一波企业入局,不过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其是个回报周期很长的行业,没有充沛、持续的资金投入很难成事。而且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现金流正在接受考验。

据悉,特来电作为第一家公开宣布盈利的企业,五年投入50亿元,前四年累计亏损6亿元,直到2018年才跨过盈亏平衡线。特来电新能源董事长于德翔曾说,“前期大家必须要进行投资,特来电投了这几年我亏了8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很难做成”。

5G V2X建设正当时,或驱动新商业模式落地

尽管充电桩企业盈利之路道阻且长,但无法否认,其中蕴含的潜力巨大。那么,各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升级、把握好“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呢?

业内普遍认为,应在数据价值上下功夫。

5G商用化应用速度加快,已有众多产业巨头卡位布局车路协同、V2X、通信商、车企、互联网公司、道路管理方、地方政府等陆续参与到建设中,构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车路协同新生态。

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基建模式下,投资方主要强调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追求数量上的规模效益。在新基建的模式下,充电网络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诸多新技术上的优势,则成为能否赢得先机的关键。

国电通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宋宝松表示,“今后将会围绕充电桩出现更多的商业模式以及应用场景,比如V2G、V2X等技术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智慧能源小区等都是未来生活的大趋势。随着充电与车辆更加密切的联系与数据开放,每一个充电行为背后都有着大量数据的产生,从电池信息、用户车辆信息、充电信息等都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增值数据服务,为像二手车、用户画像等提供更多支持。”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