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难是新能源汽车不可回避的难题。
开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的人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一般不超过100公里,随着行车里程的累积,电池组的续航里程会逐渐减少,有时还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途中极速掉电的情况……
凡此种种说明,一方面,蓄电池的性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加速充电桩建设,使充电便利化,已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亟待解决的瓶颈。据专家预测,至2030年,我国将有6300万台的充电桩缺口。人们不禁要问:充电桩究竟什么时候能像加油站一样方便使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了新基建行列,充电难将逐步得到缓解。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充电桩需求量巨大,市场空间在千亿元级别。技术领先、运营积累深厚的企业将面临空前发展良机。
充电桩数量差强人意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月充电桩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3.1万台。另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充电桩的数辆仅仅只有130万左右,按照这一数据计算,目前的车桩比约为3:1。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车桩比1:1还有不小的缺口。
2015年10月,工信部等多部委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文件指出,假设我国202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前提下,要求2015-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公务车与私家车用户专用充电桩43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50.8万个。
然而,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似乎差强人意。国内充电桩设备领域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竞争较为激烈,行业整体利润偏低。截至2019年11月,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个的运营商只有8家:特来电14.4万个、星星充电11.2万个、国家电网8.8万个、云快充3.3万个、依威能源2.5万个、上汽安悦1.8万个、中国普天1.4万个、深圳车电网1.2万个,共计43.4万个,却占充电桩运营总量的90%。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初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超过1000多家,但是目前仅剩约100家,只有10%左右的运营商存活下来。
充电网络建设才是治本
“开发单一充电桩相对容易,但只能缓解一时,必须建立充电网络才可能大规模支撑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充电桩可以与5G、云计算、智能电网、车联网等有机融合,形成智能充电网络。
记者了解到,充电桩和充电网最大的差异是充电桩就是使用物理插头把电充到车里,充电网则是把一个区域里所有充电桩进行物理化改造和智能化连接。充电桩是单向的,充电网是多向的。充电桩其实是车和桩的数据简单交互,而充电网则更深入。
如同无轨电车的供电网络,国家必须给新能源车建立一个充电网,要让车能够和能源协同。据记者了解,建立一个充电网络相当复杂,技术迭代要求高,同时要具备能源互联和数据互联的属性。充电网络的建设需从设备网到控制网、能源网、数据网多网融合,同时基于汽车运行、能源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打造价值闭环生态。
据悉,依托于领先全国的26万个充电终端和上亿次的充电次数,特来电形成了在电动汽车数据采集和建立大数据库方面的领先优势。海量数据处理及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为特来电实现大数据服务提供了基础,为此特来电打造了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生态云平台。这意味着在新基建背景下,充电桩将可以产生各种能源数据,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行业已有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联行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主要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已经接入到了全国统一的服务网络联行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经覆盖284个城市,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5万公里。据介绍,平台还建立了充电桩线上实时监控体系,提供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充电设备发生异常,可实现城市内一小时到现场,高速服务区不超过两小时到现场。
在充电服务网络的建设中,从来不乏民营企业的身影。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充电桩产业上游企业,深耕行业多年,拥有完整的充电桩(站)电气系统解决方案,能为客户提供充电站EPC总包服务,成为了科大智能、北京新能源、深圳车电网、比亚迪、挚达科技、特来电、易事特、核达中远通等客户的供应商。
在直流充电桩应用场合,正泰的NEV-Y环氧树脂全密封结构的高压直流接触器,满足DC900V的高电压应用。国内领先的DJZ666系列直流智能电能表,环境温度达到-40℃~+70℃,满足恶劣环境下的可靠应用。除了常见的充电桩解决方案外,正泰还打造了“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路灯充电桩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的应用。
另据招商证券测算,2020年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增投资规模达700亿-1100亿元,其中2020年整体新增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