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总量恢复性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电池需求,以及新技术加持带来的旧电池退役压力,正双向施压回收产业。从宏观层面看,今年,国内回收网点建设领域或将呈现五大特征。
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条消息值得业界结合深思。一是疫情有效控制之下,商务部将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相关措施,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市场。二是比亚迪推出“革命性”刀片电池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总量恢复性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电池需求,以及新技术加持带来的旧电池退役压力,将双向施压回收产业;加上回收体系尚待健全完善,未来的回收产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的理论退役量将达到94.48GWh,年复合增长率为47.16%。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的理论退役量为30.53GWh,年复合增长率为30%;三元电池理论退役量为63.95GWh,年复合增长率为71.42%。
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3月27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并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车企自有渠道建设回收网络、第三方企业回收网络建设、车企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回收网络等模式将并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电池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电池联盟综合部主任/北京绿色智汇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清雨在3月29日电池产业云课堂直播时提出,“回收处置等盈利环节的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回收网络建设,新建企业会逐步增加。”
从微观层面比如回收服务端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申报主要还是以汽车企业为主,目前约有123家车企进行了申报,其中有4家车企的申报数量超过了500个,总量达到2668个,占比约为35%。从宏观层面看,2020年国内回收网点建设领域或将呈现出五大明显特征。
第一,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杨清雨表示:“从规划政策、指导政策、具体政策三个维度看,国内回收行业正在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规划性政策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指导性政策如《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具体性政策如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等。
目前,京津冀、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等多个地区个地区率先出台各自的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关回收政策已形成网点信息公开机制,并推进了企业回收网点建设。截至2020年3月,工信部已经公布了11226个回收服务网点。
第二,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梯次利用企业开始加入申报队伍。杨清雨解释到,目前的申报企业除了整车企业以外,梯次利用企业也开始进行回收服务网点的申报,比如格林美、华友、长虹润天、赛德美、中天鸿锂清源等。其中,格林美已经与16家车企展开了合作共建。
据中国电池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2月份,共计有130家企业申报了11229个回收服务网点。其中,部分网点为多家车企提供回收服务,共计有7634个回收服务网点,平均每家车企申报了86个回收网点。申报企业数量比去年9月份增长了96%,回收服务网点增长了164%,平均每家企业申报网点数量增长了36%。
第三,试点地区数量位居前列。据杨清雨分析,当下,国内回收网点申报数量超过300个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湖北等8个地区,其中除山东省外均为试点地区。就试点地区申报数量而言,广东省回收服务网点数量最多,达777个。
2018年8月,针对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广东省经信委与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环保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质监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形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全省基本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等”;要探索共建共享、大规模利用、以租代售、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等多样化的商业运营模式;要推进动力蓄电池生态(绿色)设计、梯次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
第四,设置方式仍以4S店为主。杨清雨认为,从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的回收网点建设主要通过5种渠道,即4S店、电池企业、材料或电池回收企业、汽车拆解厂、其他渠道等。其中,4S店仍是当下主要的设置方式,占比约98.8%。
中国电池联盟统计发现,目前,4S店回收服网点有7542个;材料或电池回收网点有57个,占比约0.75%;汽车拆解厂网点有23个,占比约0.3%;其他渠道网点有8个,占比约0.1%;电池企业网点有4个,占比约0.05%。
第五,自有渠道建设模式依然是主流。从产业总体布局方式看,回收网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企业自有销售渠道建设模式依然是主流。在杨清雨看来:“分散式分布的特点是同一省市会布置多个回收网点;集中式网点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在同一省市通常只布局1-2个回收网点,比较典型的企业有比亚迪、奇瑞等;与第三方合作共建回收网点模式的分布特点与自有渠道网点建设集中式分布类似,但是回收网点则是第三方回收企业。”
比如上汽大众及浙江豪情采用分布式网点设置,现有网点数量分别为762、761个数量是申报企业中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区。比亚迪、安徽江淮主要是采用集中式回收服务网点建设模式,回收服务网点数量分别为11、13个。赛德美通过与材料回收企业、汽车报废企业合作共建回收服务网点,目前已与63家企业展开合作,其中材料回收企业30家,汽车拆解厂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