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提议给疫情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如今,涵盖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已经成为坊间热词。在防疫工作中被迫暂停了月余的中国经济,仿佛迎来了第一声春雷的到来。
大多数人都猜想,近在眼前的数十万亿投资,将成为中国工业大生态圈中的一枚“深水炸弹”,酝酿多时的经济潮流已近在眼前。尤其是一直被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方兴未艾的充电桩再度成为“香饽饽”,被“新基建”概念明确点名,这给了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概念火热
“(今年)星星充电投资预算是去年的两倍,”近日,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毫无疑问,市场前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将在“新基建”中找到加速发展的机会,没有从业者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根据《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19年新增的公共充电桩达到12.89万台,2020年,预计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按照直流充电桩8万元/套、交流充电桩约为0.8万元/套,据此测算2020年公共充电桩基建规模可达55亿元。
新基建占到整个基建里面的比例大概是10%到15%,2020年新基建的规模大概就是2-3万亿元的整体规模。
逐利的资本市场最能把握产业风向的变化。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哨音刚落,充电桩的“龙头企业”特来电宣布获得13.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站在特来电A轮融资背后的,分别是国调基金、国新资本、鼎晖投资三大领投企业。而这三大领投企业,在投资圈分别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战略眼光
国调基金,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其全称是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这样一个名字的背后,意味着它不仅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还拥有特殊的使命。
按照国调基金董事长朱碧新此前对媒体的表示:“这只基金的使命一是推动央企布局结构调整,二是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进行投资,承载双重使命”。此次新基建落子布局充电桩领域,国调基金便宣布领投特来电A轮融资,足以见得有着“国”字头背景的资本对于充电桩市场的重视。
领投特来电的国新资本则背负着成为“中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使命,押注特来电充电桩业务;曾经入选《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的鼎晖投资迅速捕捉到了新基建的风向,为后期将蓬勃发展的充电桩行业带来了第一笔资本助力。
特来电作为当前充电桩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在加速新基建的风口上被上述三家投资机构押注,是充电桩发展利好的标志性事件。
可以预见,以特来电为代表的全国主流充电桩企业吸引融资,继续加大在充电桩领域的投资。关于产业投资利好,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还认为,车企、地方政府以及地产商的纷纷入局,将与充电桩企业一起为充电桩未来的发展注入四股原动力。
目前,国内充电桩行业已呈此趋势。在特来电刚刚完成13.5亿元A轮融资之外,宁德时代也跑步进入充电桩市场;之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参与者蔚来则已酝酿充电业务拆分,小鹏也对超级充电桩进行布局;传统汽车厂商中,包括保时捷建成了800伏“超快”充电站,戴姆勒、宝马、福特以及大众也在充电桩合作商达成一致。
资本的大手早已经对于充电桩产业“虎视眈眈”,新基建如同一剂催化剂,加速了各路资本“砸钱”的速度。
现实冰冷
“新基建”掀起了热烈讨论,但还没来得及将产业发展障碍一扫而光。
在此之前,充电桩行业的处境一直较为尴尬。虽然全球新能源汽车大潮势不可挡,但作为其衍生产业,充电桩的地位一直得不到过多的“偏爱”。因而在早期的野蛮发展阶段,暴露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一直是以企业主导、政策辅助的方式发展,经历了“野蛮生长”的蛮荒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所碰撞出的问题众人皆知:前期投入巨大、规模效应欠佳、回报周期长、盈利难、用户使用体验欠佳、建桩困难等。
普天新能源北京市场负责人丁坤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充电桩产业面临的问题都很清楚,绝大多数都在亏损,亏损的原因前期投入比较大,客户太少,回报周期太长。”
普天新能源财报显示,其2018年亏损达3.79亿元,且2019年亏损还在延续。在2019年年终,普天新能源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宣布出售自己55%股权,而这一项目经过半年“无人问津”后被暂停。
充电桩产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一直经历着亏损的境遇。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来电投了这几十年我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一方面,由于目前新基建具体的政策尚未落实,按照此前充电桩行业目前所探索出的市场发展方向,上述问题或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伴随着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新基建政策出台刺激了充电桩产业之后,最后落到的点还得看应用。强调新基建,而不强调应用端是很难的”,丁坤表示。
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应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尚未完全摆脱政策影响,主要销售市场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限牌的一线城市。
新能源汽车未能实现全国范围的推广,其衍生产业充电桩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充电桩、充电站体量上无法形成规模,消费者使用频率不高,进而衍生出盈利、维护、使用体验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经营稳定与商业模式依然面临挑战。在补贴较少、新能源产业发展掣肘的情况下,充电桩企业为了能够实现盈利,也做了很多增值服务。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向汽车头条App介绍,广告、最后一公里服务、售卖机、洗车服务等都被充电桩企业尝试过,不过这些服务都不属于充电服务本身,需要资质,很多都没有办法确定下来。
至于业内期待的充电桩未来链接智能交通、数据采集等,超越单一充电模式的发展路径也频频受阻。“我所知整车厂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数据回传,自己的数据支持服务器。整车厂得到的数据比充电桩多。因此,车企不觉得充电桩数据有多大的价值。此外整车厂也有商业保密性的考虑。充电桩贡献的数据有多大价值还不太好说”丁坤表示。
张帆也对汽车头条APP表示:“大数据时代车企对数据还是很重视的。但数据的交互是相互的,车企目前开放的渠道有限,新能源汽车属于个人资产,个人隐私,车企没有完全把后台数据开放给我们。”他直言,目前电桩数据的不完善,以至于对新能源汽车的过充问题没有全面检测,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的发生。
这些目前充电桩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伴随充电桩产业的发展。
静等风来
一边是概念火热,从业者期待满满;一边是现实冰冷,加速跑困难重重。如今,各路资本万箭齐发,大有不断涌入充电桩领域的趋势。风口俨然成型,风却迟迟没能吹起。在此关键节点,有关于新基建的具体政策落地,成为当前外界关注核心。
就在3月19日,北京发布了2020年充电桩补贴标准,每个充电站每年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补贴。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出台充电桩补贴的相关政策,共有64个省市明确了充电桩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
然而,由于各地方政府补贴标准的不同、补贴发放速度不等、申请过程频出乌龙等原因,补贴对于充电桩企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苦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恶劣影响,充电桩产业的每一项扶持政策都是谨小慎微。
无论如何,新基建的万亿风口已经让车企、充电桩企业、地产商以及地方政府四股力量开始筹备加大投资。唯一不确定的是,风何时会来,风力会有多大?目前充电桩行业尚处于充分竞争的阶段,想要立于行业不可替代的位置,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立足于未来的研发投入,包括链接车企与地方政府的能力,都需要静心修炼。总而言之,风吹起之前,充电桩企业仍然需要靠自身去兼顾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在日常经营中规避风险,在产业浪潮中把握机会。
迎来新基建风口,充电桩行业对更直接的引导扶持政策有着极大期待。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加具体的新基建政策出台表明要加大扶持充电桩行业的力度。“事实上,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关于新基建正式的文件出台”,张帆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
丁坤则对汽车头条APP表示:“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相关的政策还没有那么快出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充电桩相关的扶持政策我的态度不是很乐观。”他认为,目前来看扶持力度从国家层面是没有的,地方政府有一些扶持,有实际落地的。很多小城市说是有很少有补贴,后面更没有听说有什么政策。
邵丹薇对汽车头条APP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目前各个省里面报向中央的预算与中央专项拨款数额差距太大,目前是没有额外的经费(支持充电桩发展)。政府是没钱的,发展充电桩是要企业来出钱的。”
据张帆介绍,现在全国各个省市对充电桩扶持的力度上限在1-2个亿。“从总量上来看补贴的力度不是很大,但是可以感觉近期执行的力度明显加大了”,张帆表示。
无论如何,新基建的万亿风口已经让车企、充电桩企业、地产商以及地方政府四股力量开始筹备加大投资。唯一不确定的是,风何时会来,风力会有多大?目前充电桩行业尚处于充分竞争的阶段,想要立于行业不可替代的位置,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立足于未来的研发投入,包括链接车企与地方政府的能力,都需要静心修炼。总而言之,风吹起之前,充电桩企业仍然需要靠自身去兼顾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在日常经营中规避风险,在产业浪潮中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