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前我国充电桩建设正面临着巨大缺口。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林示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即便今年还要分别新增15万台和30万台的公共充电桩和私人桩,但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来讲仍是杯水车薪,这也是中央明确将充电桩列入新基建领域的原因。充电桩的具体缺口有多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虽然目前市场上测算方式不一,但一致认为缺口巨大。
截止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充电桩124.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而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700万辆左右。
根据新时代证券电新研究团队的测算方法,若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约1880万台。粤苏北上带头入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充电桩短板也将更为突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仍在成长期,预计将在2021年回归快车道。2020年初,特斯拉上海工厂已正式交付,产能持续拉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
上个月,工信部也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将设计与生产分离,意在为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扫清障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从过去的补贴刺激回到政策支持的轨道上。缺口之下,地方持续布局和投资。事实上,包括广东、江苏、北京在内的多个省市已提前认识到了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属性,并大力开展了充电桩建设。
当前,全国充电桩的建设版图如何?基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截止2020年1月,前十名省市分别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和福建。
各地增量方面,2019全年,全国公共充电桩共增加12.89万台。其中,广东、江苏增量最为突出,分别增加了17494台和12881台,占全国新增占比均超过10%。
按2019年末的保有量数据,还可将各地建设进度划分为几个梯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均在50000台以上,位列第一梯队。山东、浙江、安徽、河北保有量均在20000至50000之间,位列第二梯队。此外,还有湖北、福建在内的9个省市保有量在1万以上。
事实上,无论从保有量还是增量,广东、江苏均在充电桩赛道上呈现出绝对优势。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头部企业的聚集,对广东、江苏两地的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基于全国规模化充电桩运营商排名,排在前4名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及云快充,有2家(星星充电、云快充)归属于江苏省,而排在第一的特来电则属于广东省。
而单看车桩比指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其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数量比例),江苏则更胜一筹,车桩比徘徊在4:1左右,在保有量前四名地区(江苏、北京、上海、广东)中,该车桩比为最优值。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亦较为显著。从整体区域上看,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是公共充电桩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之下,公共充电桩更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东北、西北等地区建设进度较为滞缓。
保有量方面,截止2019年末,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比高达46%,而保有量超过一万台的17省市总占比则高达92.4%。增量方面除广东江苏占比均超10%外,浙江、安徽、北京等18个省市的总增量全国占比也接近九成。可以预见,各地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和建设速度正拉开差距,未来区域不平衡的态势或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