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电是充电桩业务开放后的最早一批入局者,2018年首次实现盈亏平衡,在全国已建成25万个充电桩,市场占有率41%,居行业首位。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提出,新能源汽车除了载人载之外,有三分之一的属性是“载数据”,像电脑一样存储着所有的出行、支付、消费等数据。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功能是“载能源”,每一辆车带有30-60度不等的电量,所有新能源汽车加在一起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分布式储能网络。
为了挖掘更大价值,特来电对充电桩进行了改造:把控制、计量、保护等功能集中到变电站,把数据、信息、人机交互等上传到App和云平台,充电桩就压缩成了小小的充电盒子,并且具备数据监控、传输、接收功能。将每个车位的充电桩连接成网络,在充电的物理网上实现能源的流动,在互联网上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充电桩就发展成了充电网。
通过群管群控、有序充电的智能充电网,特来电能够把汽车工业大数据、能源大数据、消费行为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汇集、分析、应用,延伸出买电卖电、网络约车、大数据修车、大支付金融、大客户电商等互联网增值服务。
一直引发“充换电路线之争”的另一主角——换电模式,虽然看似小众,但在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的情况下,成为降低用户初始购车成本的一种突围路径。伯坦科技是业内少有专注换电模式的企业,其董事长聂亮认为,新能源车身的折旧和动力电池的折旧存在较大差异,不应该让整个传统产业链、消费者为动力电池资源的错配买单。
根据聂亮的构想,如果新能源车在销售时不含电池,裸车的价格将极大降低。“车电分离”之后,构建移动电网对电池包进行管理运营,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选择全新电池或梯次利用电池,这是典型的资产运行,需建立标准化、可流通的电池包体系上。
伯坦科技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模块化通用电池包为基础来构建一整套标准化分箱换电体系。伯坦的电池标准箱尺寸完全一致,根据车型需求在车辆底盘布置不同数量的标准箱动力电池。换电站对于所有使用标准箱的车型,都可以进行快速换电。
换电可以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电池衰减和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等车企也在探索和实践这一路线。但要想大规模推广换电模式仍然困难重重,聂亮认为,如果成立“电池银行”,基于电池资产,能源供应商也可以做资产证券化,向金融机构融资,换电运营商通过赚取运营费用来支付财务成本,这样可以盘活资产提高效率,换电模式推广将有望大幅提速。
充电桩领域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互联互通”,在云快充CEO田波看来,难就难在充电桩底层如何数据化、标准化。为了打通底层的基础工作,云快充一直在探索充电交互数据标准化,达到统一标准后,无论流量方还是整车厂,通过云快充接口可以在平台上使用所有中小运营商的充电桩。
云快充自2017年开始免费向中小运营商开放运营服务平台,代运营收益才分成。同时也向网约车公司、整车厂、地图商等出行服务平台和B端客户开放合作,帮助充电运营商对接B端客户等。
田波介绍,目前云快充服务的中小运营商有800家,并且与159家充电桩厂家开展合作。早期推进的困难比较大,上游设备制造商标准不统一,但现在有100多家设备制造商都按照云快充的标准进行开发,而且无需再开发运营服务平台,可以直接选用云快充的平台。
“我们现在就是产业互联网一步一步打着手电筒一样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把运营过程数据化,通过数据反哺桩企,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对自己的产品迭代升级。”通过这种模式,云快充在短时间内快速聚拢了数量庞大的充电场站,做到全国第四的规模。
在新能源汽车即将面临完全市场化竞争的当下,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和服务是打开局面的重要一环。尽管还面临盈利困难、扩大布局受限、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前景不确定等问题,但头部的充换电企业已经探索出了相对完整的商业布局。可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充换电商业模式、产品技术还将迎来新一轮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