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4年起,新能源汽车进入私家车市场,北汽、特斯拉等车企为了满足私家车主的充电需求,开始自主设计铺设充电桩,但铺设规模都不大。
(3)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电动车充换电站设施建设”,充电运营正式向社会资本开放,特来电、聚电等充电桩运营民企开始涌现。
(4)目前,随着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初创公司、以及诸多社会资本的介入,我国的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我国充电桩设备生产企业较多,在硬件端市场格局比较分散,并且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差不大,行业平均CR3不足40%。公共充电桩运营环节的玩家主要分为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国资背景运营商有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南方电网和上汽安悦,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本身以电网基础设施为主业,拓展充电桩运营业务的主导优势明显;民营企业有特来电、星星充电、云杉智慧、深圳车电网等,其母公司大多以充电桩制造或动力电池材料为主业,技术能力与充电桩运营相关性强。
对于参与充电运营的整车企业例如特斯拉、小鹏、上汽安悦等,公共桩的建设不仅能更好地完善车主服务、促进汽车销售、提升品牌形象,也可能挖掘新的盈利点。
特来电用户在公共桩用户中占比过半(约58%),规模效应持续扩大。截至到2019年11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4.4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1.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303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2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0%。
总体看,充电桩的新增及运营状况较好。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充电桩运营企业的业绩预计会有较大程度提高。
充电桩营运企业通常有三类营运模式:
1、充电运营。即企业自建充电桩,建成后运营,收入主要包括电费、服务费,以及桩体广告费等附加收入。
2、共建模式。即充电桩企业与投资方(LP)共建,该模式盈利来源相对复杂,首先充电桩企业可以赚取设备销售的收益;其次可以赚取部分充电服务费;最后在保障LP收益的情况下,剩余收益部分双方分成。
3、设备销售。即仅赚取销售设备的收入。设备销售盈利模式清晰;共建模式涉及到与投资方的约定分成,不同比例下,盈利差异较大。行业的盈利前景主要集中在运营上,而目前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收取充电服务费。由于充电设施运营环节较高的前期投入及极强的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行业CR10已达95.6%,到2020年生存下来的主流运营商也只会在10家左右。未来几年运营环节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将主要被前头部运营商所瓜分,营收端确定性较强。
2014年民间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后,电桩企业怀揣各自的盈利理念开始了经营尝试,尽管一些业务模式暂未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或者停留在实验和理论探讨阶段,但未来得益于电动汽车的快速放量,这些带有互联网思维的经营理念最终有可能迎来爆发,从而拓展充电桩行业的盈利空间。
从趋势上看,受政策调控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未来新能源公交、出租、网约车等运营车辆的电动化将是确定性趋势,而现有的直流桩建设速度已经放缓,未来随着运营车保有量的提升,为了满足相应的供电需求,直流桩的建设势必需要提速,直流充电桩的设备制造和运营企业将有望受益。
在过去的几年间,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支持和引导之下实现了超高速的发展,但与此配套充电桩建设却并未跟进脚步。未来,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将对充电桩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各地的专项支持工作也正次第展开。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充电服务市场的格局将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