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14年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明显变多了。在上海,车流中不难看到荣威E50、比亚迪“秦”的身影;在深圳,随手就能招到一辆比亚迪E6出租车;而在北京,可能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乘坐的公交车是一辆北汽福田的新能源客车……进入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能否延续?产业政策、趋势又将走向何方?
新能源车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在连续八次竞拍上海车牌失利后,去年初,家住上海的小赵买了一辆荣威E50纯电动车。车价23.5万元,除去国家和上海市的各项补贴之后,最终支付了15万元左右,还免费获得了一张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
“一开始完全是冲着免费的上海牌照去的,不过开了一年后,发现新能源车的优势不仅仅是一张沪牌,它的驾驶体验和经济性,都要比传统的燃油汽车好。”
小赵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荣威E50充满电需要6个小时,能行驶120公里。晚上10点过后充电,不仅能够保证第二天出门前充满电,还能享受到电价的半价优惠,“充满电大概6块钱,每公里耗电费不到1毛钱,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除了经济性,噪音小和起步稳也是小赵总结出的新能源车的优势。“特别是比较堵车的路段,电力驱动就感觉非常稳,不像传统汽车换挡时产生顿挫感。”
经济性和驾驶体验上的优势,加上更为重要的政策上的扶持: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等等,使得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取得爆发式的发展。
销量和股价双双突飞猛进
两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一是销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7.5万辆,增长32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二是股价。去年初开始,新能源车概念股就完全不顾当时还萎靡不振的大盘指数逆势而起,数只个股半年内涨幅实现翻番,甚至两番,尽管在去年底有所回落,但依然是机构追捧的热点。2014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
传统巨头和门外汉觊觎市场盛宴
进入2015年,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互联网“门外汉”,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继去年坐上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之后,比亚迪今年将先后推出“唐”、“宋”、“元”三款同样以朝代命名的SUV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另一主角特斯拉也宣布,在中国已建成9个体验店和服务中心,建设了1000个目的地充电桩。上汽、北汽、广汽、东风、吉利等汽车集团都在扬鞭提速,而宝马、奔驰、大众等跨国车企也是“精心打扮”。
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连造车“门外汉”都在觊觎新能源车冠军的宝座。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和中国新晋首富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已向比亚迪“叫板”,而最近传出的消息是,苹果CEO库克早在去年就批准了代号为“泰坦”的电动车计划。
目前最大掣肘还是充电桩
对市场前景的看好,让大佬们加速布局新能源车,不过,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除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革新外,配套设施建设仍是关键。目前来看,制约消费者购买的最大问题还是充电桩。
去年9月买了一辆比亚迪混合动力新能源车的老张对此深有感触。尽管他每月都缴纳停车费并且拥有固定的停车位,但几个月过去了,他的充电桩安装申请依然还在物业公司的案头上。“我只好开油,不好开电啊,现在充电太麻烦太麻烦了”。
充电桩的安装申请一直没有批下来,问题就出在线路怎么排,电表装哪里,都没有明确标准,物业和电力公司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供电局他们不同意我装,一定要装到集体的配电房里面,自己有固定车位的,还不好装吗?所以我有点想不通。”
新能源车火热背后还需冷思考
2015能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年?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仍有几大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主要指的就是购车成本,市面上高大上的产品确实炒的很热,但是平民百姓买的并不多,老百姓不愿意买,成本就很难下降。其次是技术问题,我们现在需要不断的突破,与燃油车相当的使用里程续时里程和使用寿命。三是社会的使用环境问题,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设缓慢。最后,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要依赖政府的补贴,还无法实现独立经营。”
2014年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扶持,而对于行业自身的发展,业界仍然不乏担忧。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说:“虽然市场比2013年有巨大的飞跃,市场的火是真的火,还是仅仅是在被政策,被补贴催生的表象的火,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靠补贴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