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陆奇跨入汽车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波

发布日期:2017-03-02

核心提示:科技狂人陆奇跨入汽车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波?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舒展了一下翅膀,两周之后,德克萨斯州的牛仔们遭遇到


       科技狂人陆奇跨入汽车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波?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舒展了一下翅膀,两周之后,德克萨斯州的牛仔们遭遇到一场龙卷风的洗礼。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2017年1月17日,华人世界最成功的技术管理者陆奇空降百度,出任总裁兼COO。现在,百度的这个人事任命开始在与汽车行业形成了关联,人们不得不去了解,陆奇是谁?以及他的到来,对传统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日,百度宣布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陆奇亲任总经理。该事业群组由百度原来的自动驾驶事业部(L4)、智能汽车事业部(L3)、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 )共同组成。这一举措,不仅表明了百度将无人驾驶列为战略业务的态度。同时,科技狂人陆奇正式踏入中国汽车圈。

这轮冲击波的副产品是百度老臣、高级副总裁、原L4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被称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事业部(L4)总经理。中国无人驾驶的人才市场上多了一条大名鼎鼎的“大鱼”。

百度否认了王劲将会离职,称相关工作安排正在协调中。这届百度公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色,然而对王劲去留的口径,出现了前后互打大嘴巴的破绽。

从天而降的陆奇,在微软时期曾被认为有机会承接鲍尔默的“大宝”,遗憾的是印度人萨迪亚笑到最后,出任微软CEO,导致印度阿三横行、无数华人程序猿哭晕在厕所里。李彦宏为表达对陆奇的厚爱和支持,2月23日又擢升陆奇为董事局副主席,为给他让路,沃尔玛集团董事长Greg Penner退出了百度董事会。恩重权隆。

陆奇,在入驻百度50天并经过了几次小试牛刀般的布局之后,终于向百度的核心业务动刀,7年老臣、高级副总裁、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劲轰然倒下。呈现在汽车人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强大的百度无人驾驶业务,以及像推土机一样向前碾压推进的陆奇。中国的无人驾驶事业,正式遭遇“陆奇速度”。

2016年,百度和李彦宏备受摧残,录得了营收停滞和口碑变臭的“双丰收”。“魏则西事件”对百度的打击只是发肤层面的,伤筋动骨的是其在团购、金融、旅游领域布局均未能带来规模化增长。BAT三驾马车,阿里、腾讯无论是股价还是营收均绝尘而去,李厂长遥望远去的背影、滚滚的烟尘,灰头土脸。

AI成了百度最后的救命稻草。陆奇被委以重任,核心职责是带领百度在AI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标志无疑是百度在AI领域的技术储备被有效应用,并产生规模化的收入。无人驾驶是最有可能实现AI商业化战略的事业。

时间进入2017年后,全球范围内的无人驾驶竞争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谷歌的waymo在拉斯维加斯的CES上宣布,已将无人驾驶的核心器件lidar的成本降低了90%,且每一千英里驾驶里程中需要人类干预的次数降低到了0.2次。Waymo的成就使得无人驾驶离量产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那天,百度只有L3事业部与北汽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

特斯拉是另外一个强大的竞争者,他的优势非常明显,有将近10万辆车无时不刻在收集车辆的驾驶数据。马斯克宣布将在2017年底,推出一辆具备完全无人驾驶能力的车型,并大幅度补强团队配置。2017年1月,他亲自从苹果挖来了高级总监、swift之父克里斯-拉特纳作为无人驾驶的软件副总裁,弥补了特斯拉autopilot最大的短板。

甚至于连来自于传统车企的通用汽车,也对外宣布,将在2018年生产几千辆无人驾驶汽车,用于lyft的运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量产”吗。

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会是无人驾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这内,部件成本继续大规模下降,自动驾驶过程中需要人为干预的频率继续大幅降低。

至于百度,自2016年9月1日以来,无人驾驶业务并未录得激动人心的成绩,反而是与宝马“劈腿”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狼厂”员工以缺乏狼性闻名于世,这是一种巨大的嘲讽。

作为科技圈著名的工作狂,陆奇长期保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的工作状态,《纽约时报》评价陆奇“拥有非凡的耐力和狂热的干劲”,这种狼性恰恰是百度所欠缺的。

不难想象,对于无人驾驶这个百度面向未来的战略业务,在竞争对手咄咄逼人之际,陆奇将驱动该项业务全面提速。很多改变值得期待,让我们列出来看看是否会发生?

1、百度车联网业务会否与阿里展开死磕,全面抢占车载OS入口。目前,阿里YunOS auto看起来有点像如入无人之境。他们与上汽的合作硕果累累,百度目前乏善可陈。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在汽车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理论上百度再次领域会有优势。百度语音识别的能力已达到世界第一,但在车载领域的推广简直是一塌糊涂。

车联网生态之争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a、要解决流量问题,这方面百度与合作车企必须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目前看来,上汽是流量补贴的主力。

b、内容服务生态之争。这方面阿里依托蚂蚁金服、阿里电商以及阿里大文娱集团,其生态系统更加完备。百度必须快速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平台与阿里正面PK。当然,百度控制的携程与车联网结合得特别好,优势也很明显。

2、百度能否迅速降低无人驾驶部件成本。这项工作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包括威力登,英伟达等核心供应商,必须做出贡献。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pack成本降到7000美元的时候,降成本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只有部件成本大幅度降低时,百度才有机会与车企以及其他的合作伙伴布置大量的无人驾驶汽车,展开试运营,推进无人驾驶进程。

无人驾驶的可靠性必须快速提升。谷歌几乎已经到了商业化应用的前夜,百度原来的计划已经跟不上竞争形势的发展。

3、百度会否在无人驾驶产业链上进行战略布局?

腾讯已投资了两家智能汽车制造企业,百度会否跟进?答案是肯定的,在2016年底,百度宣布成立资金规模为200亿的百度资本,李彦宏亲自任董事长和投资委员会主席,加速百度在相关领域的战略布局。

智能汽车及其产业链一定会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陆奇在AI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第一次出手就是收购渡鸦科技。

在智能汽车产业链,百度出手进行战略投资完全值得期待。另外,阿里巴巴也还没有出手,他们一定在等待,等待这些初创公司车型的上市。要知道在中国的PE市场,BAT是最大的金主,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50亿-100亿美金规模的投资。

强大的冲击波当然包括王劲。这是令人意外的惊喜。

王劲作为百度最资深的高级副总裁、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无人驾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理应出任新组建事业群组的总经理。然而新闻稿竟然说王劲不愿担任L4事业部总经理。堂堂一个高级副总裁,在一个事业群组下的事业部担任总经理,情何以堪呐!显然,在2016年9月那次组织调整中,被收走了除自动驾驶事业部之外全部的技术管理权柄,王劲已经“失宠”。

中国汽车应再次对百度致以诚挚的谢忱,感谢其又为无人驾驶事业贡献了一枚、或者说一队重量级的技术产品团队。百度之于中国的无人驾驶,就如美国的谷歌,一直是专业“人才的运输队”。

在此之前,已经贡献了余凯、倪凯两位重量级无人驾驶专家。余凯的地平线甚至已获得尤里-米尔纳的DST的投资,倪凯则在乐视汽车负责无人驾驶。这些人为中国无人驾驶的生态注入了复杂性、想象力和更多的可能性。当然,他也从北汽集团诱招走了技术研究院院长邬学斌。

现在轮到王劲了。如果王劲想创业,将有一堆VC哭着喊着给他送钱。这完全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和美国相比,中国无人驾驶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富饶的“处女地”。因为中国本土的传统汽车企业几乎不掌握这方面的能力,他们以open得令你猝不及防的热情拥抱新兴技术合作伙伴。不像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以正经的面庞、审慎的眼神、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与谷歌的waymo进行接触,waymo的CEO克拉夫西克心急火燎,无从发力。

中国还有一大堆初创的电动车创业企业,面对着浪潮般席卷而来的无人驾驶趋势,迷惑而又不安,他们亟需“王劲们”的救赎。

除此之外,如刚刚上市的顺丰,在连续斩获数个涨停板之后,王卫们的无人驾驶布局,也需要采购此项技术服务。物流、快递行业,无人驾驶技术是竞争中的“核武器”,没有人会承诺不轻易动用“核武器”。

美国市场,无人驾驶创业的光鲜令人疯狂。从谷歌waymo出来的两队人马,成立无人驾驶初创公司不到半年,均被大型企业以将近10亿美金的天价收购,简直是毫无节操。

若要想打工,中国还有腾讯、阿里、华为等巨头,在厉兵秣马,削尖脑门往无人驾驶行业扎。陡然间,他们愉快地发现,市场上多了一条大鱼。哪怕是跨国汽车集团,王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新兴技术领头羊的候选人。

滴滴出行恐怕最需要王劲。网约车新政已让他们灰头土脸,搞共享出行不做无人驾驶简直是“胡闹”。上天在一个特别艰难的时刻,恩赐了一个机会,使他们有可能“鸟枪换炮”,全面提升火力。

再次回看此次百度对无人驾驶的调整,可总结为是多赢之局。1、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将提升自身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将极大冲击中国车辆网以及无人驾驶产业的进程。2、王劲,将会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一身武艺会获得极大的变现空间。3、对于无人驾驶产业,人才的轮动能够打破产业格局,且使竞争加剧,必将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由工作狂陆奇、钢铁侠马斯克和能够在掉落悬崖后造出飞机并飞走的卡兰尼克-特拉维斯展开无人驾驶大战,令人期待。当然,传统车企将必不可少,中美两国庞大的汽车市场是角逐的核心战场。

我们期待着陆奇的进一步出牌以及王劲的去向。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