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的卢先生最近购置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轿车,随车附赠了一台家庭充电桩。这让卢先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他的一位朋友也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但是总是会为回家充电的问题而困扰。有的朋友订购的新能源汽车还没送到,就开始与物业、施工方打起交道,就算这样,还会担心自己安装的充电设备是否匹配所购的车型。
开汽油车时,几分钟加满油就走得畅快,可是由于充电桩不足,为了给车充上电,新能源车主往往需要与充电桩本身、时间以及其他同类车主展开竞争。卢先生说,将来会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会把充电的问题进行再三考虑。
广证恒生研究所高端装备行业分析师司伟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车保有量近200万。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设施,目前供需缺口较大,市场空间广阔。据他测算,国内充电桩行业潜在空间接近千亿,仅广东省内充电桩市场空间就近百亿,而且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
从2011年起,易事特(300376.SZ)开始布局充电技术领域,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一线充电设备制造商。制造商处于充电桩产业链上游,随着充电桩的快速布局,像易事特一样的充电桩制造厂商也将会大幅受益。
市场广阔 5年内充电桩设备需求超过1000亿元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车与车充桩比例达3.5: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车桩比”的合理比例应约为1:1。可以说,目前的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
而记者从中国产业研究网上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未来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35%到40%的年增长率。这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是充电桩的巨大需求——根据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7-2022年)》显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
如果看细分场所的新建目标,数字也很可观:要新建超过3850座公交车充换电站,2500座出租车充换电站、2450座环卫与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在居民区,建成超过28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工业园区等单位内部停车场,建成超过15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而在城际高速公路服务区,2020年之前,形成“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和沪昆)城际快充网络,建成超过1000座城市快充站。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的这5年里,仅充电桩设备就有超过1000亿的市场需求。在充电桩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角色除了设备制造商,还有充电运营商、整体解决方案商,这三者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又常常相互重合。如果加上运营以及衍生价值,充电桩理论上的市场容量在今后几年内将会达到数千亿元。
把握机遇 设备商向建设运营转型是大势所趋
充电桩对不少企业或者资本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投入成本高、投入时间长,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回报很难。充电设施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建设用地、报批、产权、运营补贴标准等,这也是行业未来要解决的。
不过,从目前来看,充电桩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司伟认为,根据在充电桩市场扮演的角色不同,可将厂商分为制造商和运营商两个大类。目前,市场比较大的充电设备制造商有传统的电力设备公司,也有不少市场化的制造商。他们或依托规模优势,在国网招标中占据优势地位;或专注于在某一区域内拓展业务,或是通过绑定运营商大客户来开拓市场。司伟分析认为,由于目前行业竞争加剧,大量中小型充电桩公司尚未能找到有效盈利方式,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而相继倒闭、停运或重组。同时,充电桩行业有比较强的规模效应,行业资源正向头部逐渐靠拢。
司伟说,充电设施建设的加速将拉动充电设备业绩放量,也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进而提升充电设施运营的盈利空间,促进整个产业链良性协同发展。随着制造端竞争加剧,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向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转型也是大势所趋。设备企业在承担充电设备生产和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同时,可以更多的介入下游充电设施运营中,形成综合性的充电设施解决方案,从而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
应用广泛 A股龙头企业易事特业绩半年增长4倍多
易事特是A股中的充电主桩龙头公司。这家公司以UPS(不间断电源) 为原点,同源开拓了光伏与充电设备。原本易事特就是UPS 行业内资三巨头之一,在国内市场向高端延伸的基础上开拓了广阔的蓝海市场。
“为电动车提供能源”这一属性,让充电桩天然具备了很强的基础设施性质。易事特先后建成了广州市首座电动车充电站、东莞市首座电动车智能充电站、东莞市首座太阳能光伏智能充电站,并在香港、西安、常州、长沙等地建设了一批充电站。2016年,易事特充电桩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会址及周边区域广泛应用,受到全球瞩目。目前,易事特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湖北、湖南、广东、浙江、江苏、陕西、山东等省市。
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易事特新能源车充电桩等相关销售收入为4946.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4.19%。
根据充电桩行业特点,易事特针对不同客户群,比如:车企、公交集团、出租车公司、物料公司、汽车租赁共享汽车、房企等,建立了专业化的销售队伍。在产品方面,易事特相继推出了户外一体式单枪直流充电桩、户外一体式双枪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等多款系统产品,充电桩服务的车型覆盖了大、中、小型电动汽车,可为通勤、公交、出租、公务、私人、环卫等重点推广领域的电动汽车充电。
易事特不仅为这些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系统集成、智能充电服务网络的布点与规划、系统运营与管理、运维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具备EPC总包建站的能力。
技术成熟 充电桩耐得住零下40度严寒天气
易事特还时刻关注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动向,他们参与充电桩行业标准制定,加大了产品的研发力度,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智慧集群充电桩以及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等方面具有非常成熟的技术积累。
相比其他同行,易事特的充电桩产品体积更小、效率更高。这家公司的充电桩操作界面更友好、充电也更安全、速度也更快。
黑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极寒天气是黑河地区冬天的主要气候。2018年1月,在黑河红河谷其策划测试基地,易事特充电桩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入驻基地。他们的充电桩接受了新能源车在高寒情况下的充电性能测试。结果,易事特充电桩经受住了高寒测试的考验。
2018年1月23日,黑河市出现了近年来最低的强降温天气。在零下40度的天气里,易事特充电桩充电依旧给力,而且性能稳定,没有出现常屏幕死机、充电效率变慢、电缆故障等状况。
针对海岛、严寒、高海拔等不同的恶劣应用环境,易事特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解决方案,在上川岛、新疆等地,他们的产品均已得到了应用。
易事特独立研发的60~240KW直流充电桩,双枪/多枪设计,一次性满足两台电动车同时充电,普通家用轿车最快仅需30分钟即可充满,续航里程约400公里。易事特还曾成功研发出15分钟内可充满一辆车的“超级充电桩”。
易事特智能充电网络管理平台还为用户提供充电网点快速搜索、扫码充电、线上状态查询、在线支付、预约充电、账户管理等服务。各种线上线下优惠活动也会不定期推送给用户。
理念升级 构建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生态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江望月认为,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整车企业、网约车、科技公司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充电设施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产业形态已由初期以充电业务为主要内容转向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生态构建。
实际上,易事特也在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的新生态。今年上半年,东莞市供电局曾发布了2017年度社会责任实践报告。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目前东莞已经建成235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形成覆盖16个镇街的“30分钟充电圈”。作为东莞市供电局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易事特充电桩的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深受供电局信赖,易事特为供电局提供了多台户外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可同时满足近20台车同时充电。
除了提供充电桩,易事特还携手供电局旗下莞能绿色能源联合开发了“东莞莞能绿色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市民关注此号之后可以享受统一、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进入公众号即可享受一键服务,即一键寻桩、一键导航、一键充电、一键支付。
易事特在东莞的实践只是一个缩影。易事特把出行服务生态构建的理念逐步带到国内很多省市。早在2015年12月,易事特就与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就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广应用项目及相关事宜签署合作协议。当时,易事特拟在淮北市总投资 80 亿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大棚、旅游项目及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投资实施淮北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广应用项目。
去年5月,易事特与宜步出行签署战略合作,他们在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推动新能源产业运营与推广上达成一致。他们一同构建泛珠三角电动汽车绿色交通网络,共同开发和建设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
今年4月,山西安途生新能源汽车一期充电网点正式开放运营,一期所有充电网点充电桩全部由易事特提供。易事特成功助力安途生构建充电智能服务,打造城市与城市、县城与乡村的新能源汽车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