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燃”大幕拉开
去年9月,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彼时就有舆论称“中国燃油汽车退市大幕将拉开”。在此之前,已有多国制定禁售燃油汽车计划。荷兰、挪威要求从2025年开始禁止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德国通过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提案;印度计划在2030年禁售燃油汽车;法国和英国则将时间节点锁定在2040年。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更为急迫。早在2016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意见。2017年4月,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了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汽车行业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实行汽车产业的突围。
在政府的主导下,车企纷纷跟上。除了此次北汽外,长安汽车去年已公布香格里拉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根据吉利推出的“蓝色吉利行动”,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奇瑞也表示将在2020年停止销售燃油车,开启新能源化,特别是电动化。
除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也在逐步启动“脱油”计划,奔驰宣布,将在2022年前将旗下整个汽车产品线全部实现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型全面停产停售;大众宣布2025年将有100万辆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上路行驶;通用汽车宣布到2025年,在华生产的所有车型都将实现不同程度的电气化;丰田也计划到2020年不再生产纯燃油车,标志将终结纯内燃机时代,电气化技术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
不确定性增加
此前各国发出禁售燃油车信号之时,国内外人士就对这一政策质疑不断。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表示: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有欠妥当,选择怎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中国政府在禁止燃油车销售这个问题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科学及市场规律,不要盲目跟进。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所有人都希望新能源能够尽快代替燃油车,但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的背景下,全面禁售燃油车看起来还不太可能。”
在今日中国,全面禁售燃油车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虽然电动车技术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问题成堆:首先,2020年后补贴取消,成为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哪种动力会成为主流还不确定。其次,电机、电控、电池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的硬伤都无法和燃油车相比,何时技术突破、达成市场需求,也还不能确定。再次,新能源车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充电柱建设过程困难重重,私家车充电依然是长期的难题。
另外,尽管新能源车市场增幅呈几何级增加,但新能源车销量远不能与传统能源车型比肩,目前全电动汽车仅占据1%-2%份额,这种局面短期之内难以改变。因此,从大趋势看,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不可逆转,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担当“替代”之重任,无法一蹴而就。
应交市场决定
人们意外地注意到,在国内涉足新能源汽车较早的比亚迪,至今仍未放弃燃油汽车的研发生产。究其原因,在于比亚迪对新能源车的本质属性和市场需求有透彻了解,明白禁售燃油车不等于内燃机已过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与燃油技术密不可分,需要其相匹配。
在目前纯电动技术尚欠成熟的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不仅包括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混动、燃料电池、清洁能源等多方面。仔细分析那些停产、停售燃油车的车企声明,发现指的都是纯粹的燃油汽车,而配置内燃机的混合动力车将大量存在。如吉利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为180万元,其中65%是混动汽车;2025年长安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车,其中混动将占16款。如果能以内燃机结合电动机的混合动力形式服务于汽车,那么眼下行业热议的分歧则可以降到最低。
至于燃油车何时禁产,如何禁售?不该成为政府强制要求的选项,而应交市场决定。特别在现阶段,车企实现节能减排不能依赖新能源一条路径。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汽车动力的构成,将包括燃料电池、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天然气以及汽油和柴油等。预计今后二三十年,汽车市场将以电气化技术为核心,电机驱动与内燃机优势互补,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因此,在这漫长的过渡期,车企在大力发展电动技术同时,不可放松内燃机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