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多行业一样,政策层面的扶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在分时租赁模式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巨大的利润生产链,涉及出行、移动、共享、智能、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市场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下,各巨头不惜重金布局分时租赁领域。这也必将促使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还存在着诸多羁绊。
首先,由于车型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租赁体验并不尽人意。尽管新能源汽车租赁满足了消费者尝试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及实践绿色出行理念的愿望,但租赁后的驾驶体验是否能满足其实际需求,消费者是否能获得良好的租赁体验却是租赁平台重点考虑的因素。于消费者大多习惯了传统汽车良好地操控性,目前供租赁的纯电动车型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品使用需求。同时由于里程的焦虑,消费者并不能“安心”地使用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用户更强调体验,这也提高了对租赁车辆及服务的要求。
其次,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盈利困难。分时租赁的成本压力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电动汽车购置成本较高,平摊到单次租赁的成本不低;二是租赁点和充电停车位费用,由于使用车辆和充电目前无法分开,使得车辆成本较高;三是大量铺设租赁点会造成大量的成本,而租赁点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将会影响客户的使用。据初步测算,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要达到盈利的水平,车辆平均每天运行时间需达到6小时,租赁费用需达到50-60元/小时,而这种条件现在无法实现。
再次,分时租赁对租赁网点的密集性和充电桩的便利性要求高,我国目前的租车平台远达不到该标准。
从趋势来看,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免去了车辆限号、寻找车位、操作方便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私人应用领域还不完全成熟的前提下,政府资源将会向公共租赁领域倾斜。伴随着智能出行方式的深入,分时租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推广渠道。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短期发展:车辆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和无线充电,在无人阶段低速前行,解决车辆的入库和出库的问题。可以将租赁取车点和充电点完全分离,可实现充电的自主管理。无线充电和自动泊车&出库:通过给原有的车辆从传导式充电替换成无线充电,并辅助以自动停车,可以减少充电桩的配比并根据用车的电量进行调整。客户只需要停在无线充电的线圈附近一些距离,即可实现车辆自动泊车至充电位并开启充电过程。
中期发展:车辆更大程度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将车辆配置到客户的位置,客户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还车。低速无人调度:通过图像和雷达的综合使用,实现低速自动形势以后,可以实现车辆任意停放。车辆根据服务器端的需求,来配置车辆进入最近的租赁点或者进入无线充电模式。较高速度无人调度: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以后,可以实现车辆的需求响应。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位置匹配,将车辆投送到用户所需要的位置上去。
长期发展:车辆在达到无人驾驶的阶段,将使得这样的模式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客户可以选择自己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模式。道路适应:这是最理想化的模式,根据需求响应,用户可选择自动模式和非自动模式,根据目的地规划路径,并根据系统的调配来匹配最合适的运营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