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指出。
因为一个想做实体经济的想法,9个年轻人聚在一起。4年时间,他们让想法变为企业,还让企业成长为我市电力行业唯一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其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在新三板挂牌120家电力装备企业中排到了第一位。这就是位于巴南区的汉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几年我市新增的纯电动公交车,都有望用上汉嘉股份造出的第三代充电桩,充电30分钟,就可行驶200公里。
这个成员平均年龄27岁的团队,依靠创新,创造着奇迹。
一次跨越
重庆也可造第三代充电桩
8月18日,烈日当空,走进汉嘉股份的展览室时,负责介绍情况的汉嘉股份总经理邱添有些抱歉地说,“我们展览室有点小,也没空调,实在太热。”
然而,这个只有二十来平方米的展览室,却让在场的媒体人感叹不已。重庆成套电力行业平均增长率<5%,汉嘉股份连续三年增速达到50%;新三板挂牌120家电力企业每股净资产收益排行业第一;新三板挂牌120家电力企业每股收益排行业第三;研发团队中,不仅有6名博士和10名研究生,更有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唐世宇教授;研发投入上,成套电力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汉嘉股份却>6%。
在这个展览室,我们还看到了重庆造的第三代充电桩。“我们没有做第一代、第二代充电桩,直接做第三代充电桩。”邱添说,正是这个选择,使汉嘉成为重庆成套电力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
汉嘉股份的第三代充电桩是按照2017年国家电网针对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新标准生产的,在重庆这是首套。充电桩可与国家电网系统互联,用户在手机上就能找到附近的充电桩,并进行付费。像这样的充电桩,目前已经安装在江北嘴甲级写字楼的车库内。
在未来,我市的纯电动公交车充电,都有望用上汉嘉造的第三代充电桩。这样的充电桩充电30分钟,就可跑200公里,“基本上可以让公交车一天只充一次电。电动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很低,每公里平均下来不到一元钱,烧气每公里要一块二毛多。”
根据重庆市政府规划,像这样的充电桩,未来五年仅全市公交系统就要安装不低于5000套。
一个想法
吸引政府产业基金参股
直接跨越第一代、第二代充电桩,生产第三代充电桩,其实也是汉嘉依靠创新、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汉嘉的成立源于董事长王军的一个想法,“以前王董事长是做贸易的,2013年的时候,想转行做实体经济。”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军的想法被巴南区经信委知道了。“正巧我们要发展的正是巴南急需扩大的战略新兴产业,他们招商邀请我们过去。”
就这样,现租厂房、现买设备,汉嘉成立了。
2014年,汉嘉开始做电力装备、智能电网和充电桩。那一年,团队引进了研究、市场和生产人员,扩充到58人。
企业快速发展,需要资金投入,上新三板就成了汉嘉的必经之路。2016年2月启动,当年年底正式上市,汉嘉的发展速度,吸引了包括巴南区政府产业基金、华西证券、兴业证券的资本注入。
“巴南区政府产业基金在知道我们要上新三板的时候,就和我们商谈,一旦我们上市,他们就投资进来。”2017年6月,巴南区政府产业基金作为第一轮战略投资者,投入600万元,正式参股汉嘉股份。
在王军看来,这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让汉嘉在发展上有了足够的底气。“这既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需求,又大幅提升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还可以更好的引入其他的资源。”王军说,当然,这笔投资是完全市场化操作的,“巴南区政府就跟天使投资人一模一样,我们也是经过了路演等一系列程序,才拿到这笔投资。”
在巴南区政府产业基金投入后,巴南区经信委及科委又和重庆市级的产业基金对接,“我们现在和市级产业基金谈的是500万元的第二轮融资。”
一个团队
三次登门请来首席顾问
汉嘉成功上市新三板,吸引了近千万元的投资,也让曾经只是“呵呵一笑”的行业领军人物改变主意,成为汉嘉的首席技术顾问。
这位领军人物就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顶尖专家唐世宇。“真的是三顾茅庐。”邱添回忆。
第一次是2016年3月,王军找到唐世宇教授,“给他简单介绍了我们企业,并说想在新三板挂牌,想请唐教授来指导。唐教授呵呵一笑,除了鼓励就没了下文。”邱添说,这也可以理解,和唐教授接触的都是资产十亿以上的企业,“我们企业确实太小了。”
两个月后,王军又找到唐世宇教授,“告诉他我们新三板上市的资料已经提交了,团队人才也进行了优化,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做了大幅投入。”唐教授仍不为之所动。
当年9月,当证监会受理了汉嘉上市的资料,巴南区政府草签了投资意向协议后,王军再次找到唐世宇,“他这才认可,他看到我们是真正在做事,而且把之前的承诺都兑现了。”当月,唐世宇教授正式加入汉嘉,任首席技术顾问。
唐世宇的加入,让汉嘉的发展少走很多弯路,“直接生产第三代充电桩就是唐教授指导的。”邱添透露,下一步,汉嘉除了做充电桩的发展外,还将充分运用开发电力大数据,让大家用电更安全、更节能。
“我们要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创新资源、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工作,保证未来三年公司年产值增速不低于20%。”如今,这个平均年龄27岁的团队,正朝着目标稳步前行。
记者手记
萌芽时给它土壤 成长时合理浇灌
脚踏实地做事、创新驱动发展,汉嘉用4年时间,让梦想发芽、生长。汉嘉的发展,离不开汉嘉人的努力,背后也有巴南区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
把有创新想法的企业引进巴南,在它萌芽时,给它土壤;在它成长时,合理浇灌。
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巴南区出台了《关于印发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巴南区科技创新扶持暂行办法》等激励政策,对重点工业企业,产业转型一批、技术改造一批、产品升级一批、模式创新一批,建立起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导向的补助机制。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汉嘉股份,就是巴南区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最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