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城汽车同御捷牵手的新闻成为了头条新闻,7月15日,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御捷长城汽车合资框架协议。长城汽车将以现金方式增资入股御捷,首次入股的比例为25%,最多可增持至49%。
根据对外公布的官方新闻称,双方将展开全方位合作的研究与实施,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工艺、零部件供应、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据了解,双方还有望推出新品牌,采用“御捷长城”这一新的联合商标。
作为近年来自主品牌的旗手,自主一线阵营的领跑者,长城为何将自己首次宝贵的首次“合资名额”交给了这家低速电动车企业呢?
99%的评论都认为,御捷的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积分是长城目前亟需的宝贵资源,这是双方合作“双赢”的逻辑起点。
御捷在2020年新能源的目标是15万台,在合作达成后,御捷的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全部直接免费转让给长城,以便长城顺利完成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积分的考核要求。
但令人不解的是,长城新能源技术真得是差到需要低速电动车技术来“拯救”吗?
虽然在新能源市场上后知后觉,但长城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布全面提速新能源研发的消息,并对新能源研发实力自信满满。
2月份,长城表示将投入300亿元用于新能源、智能化等项目。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长城规划是,在未来10年的时间表上,以纯电动平台、插电混合动力平台和燃料电池平台这三大平台来开发产品。
无疑,长城在新能源战略上是有着清晰的规划,明确的计划。这次合作是否意味着长城自己的新能源战略要进行重大调整乃至戛然而止?
长城目前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其在新能源研发的底蕴和技术标准上要远远高于这家低速电动车企业。
在新能源技术互补优势并不明显的前提下,难免让人疑惑,这真的是一次双赢吗?即使长城“讨巧”地度过了双积分政策的高压,付出的或许是品牌贬值的代价。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溢价,长城大张旗鼓地打造WEY品牌,这个以魏建军姓氏命名的新品牌对标的就是合资主流品牌,长城上下对于这个品牌可谓是不惜余力。
魏老板不仅挖来了奥迪、宝马的高管族组建外籍高管团队,专门成立部门掌舵运营,还亲自出镜充当代言人,在长城拍了整整三天的广告。
“WEY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豪华品牌,自己把姓氏都赌上了,不能失败,只能成功!”魏建军在上海车展上斩钉截铁地立下的军令状还记忆犹新。
但就在魏建军和长城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把长城打造成全球SUV市场领导者,品牌影响力比肩JEEP和路虎之际,却要接受一家影响力等级远低于自己的“队友”。
那么,为何魏建军和长城要甘心冒着品牌贬值的风险同御捷“弱强联手”呢?
或许,看看御捷目前的困境,背后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商业利益之外,作为同省的企业,相互帮扶的意味变得尤为明显。
作为低速电动车的“龙头企业”,御捷目前处于转型的巨大阵痛之中,一方面,政策对于低速电动车的让其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变数,另一方面,其开辟新能源车型的转型也是步履蹒跚。
而长城和御捷,作为两家同在河北“生根发展”的企业,这次联手是否“扶贫”的意味更加强烈呢?
一直以来,魏建军都给人以铁腕、强硬著称,早些年曾经一口回绝了大众、捷豹路虎的合资意向,对于中国汽车人而言,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大快人心事。
以我为主,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是魏建军和长城留给外界的深刻印象,在造车底蕴并不深厚的河北,从小小的保定硬生生地打造出了令外资品牌都“敬而生畏”的SUV帝国,魏建军可算得上响当当的中国汽车圈里“硬汉”。
2016年长城汽车销量首破千亿大关,净利润破百亿创造新纪录,成为最赚钱的中国品牌车企。魏建军们用了多年时间把长城打造成了中国自主品牌的金字招牌。
但硬汉在自己的王国可以呼风唤雨,而当遇到同属一个省的“兄弟企业”面临转型的剧痛之际,出于“义气”而不得不伸出援手,也是这位汽车狂人的“无奈”吧?
而此时在回味魏建军合资签约当天,参观御捷的EX50车型时,说出的“这款产品颠覆了我对御捷造车的看法,更坚定了我合作的信心。”显得更加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