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充电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布日期:2017-07-17  作者:雷洪钧

核心提示:大功率充电的说法,在中国是由客车企业正式提出来的,而且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当时提出的名称是快充。快充的本质就是大功率充电,快
        大功率充电的说法,在中国是由客车企业正式提出来的,而且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当时提出的名称是“快充”。快充的本质就是大功率充电,快充是通俗的表述,而大功率充电是工程上的表述。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多个世界第一的成绩,但是并没有能力与传统汽车比高低。再往后发展,大功率充电就是关键点。可以预测,如果没有大功率充电技术的突破,电动汽车要替换传统汽车,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可以说,接下来, 大功率充电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下面讨论如下:

一、汽车在市场上的基本指标是什么

从客户体验的角度上说,其基本指标是2个,一是续航里程要到400~500公里,二是能源补充在10分之内完成。其他汽车的指标,都是工程上性能和质量指标。性能和质量指标都是为客户服务的,如果到不达客户的体验指标,产品是没有市场生命力的。

电动汽车目前工程技术指标,如果早30年就具备了,当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电动汽车几起几落,都是工程技术指标上,无法超越燃油汽车。目前电动汽车的工程指标离燃油汽车依然相差较远。

不少人就开始断言,电动汽车必然替代燃油汽车,个别厂家说2019年就不再销售燃油汽车!是不是过于自信?

二、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是市场(客户)的要求

燃油汽车续航里程400~500公里、能在10分钟内完成加油过程,这已经是普遍客观事情。换句话说,目前的电动汽车,在基本指标上连燃油汽车的普遍指标都没有到达。一些专家开始激动起来了,呼吁和要求政府要停止补贴,要把电动汽车推向市场上竞争。静下来想一想,中国的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市场竞争力量吗?笔者观点是,电动汽车若达不到续航里程400~500公里、在10分钟内不能完成充电过程,是没有市场竞争力。

一些专家,可以呼吁和要求政府要停止补贴,但是他们有能力呼吁和要求客户采购和使用电动汽车吗?笔者观点,专家们第一要务是,要呼吁和要求客户采购和使用电动汽车,客户自然会要求厂家,必须提高其工程上的性能和质量指标。市场容量起来了,政府还会补贴吗?

大功率充电主要目的:

(1)满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400~500公里的快速补电要求;

(2)缩短充电时间、提高车主充电消费体验。

(3)提高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力。

三、大功率充电是正道,换电是走火入魔

电动汽车要续航里程400~500公里,你拿什么技术?来换电能满足车主的要求?续航里程400~500公里的动力电池,你拿换什么电技术?来满足10钟以内要完成的要求。

大功率充电技术上可分为传导直流大功率充电、传导交流大功率充电和无线大功率充电。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传导直流大功率充电技术是可以实现的。电动汽车传导直流大功率充电:

(1)是指充电功率在350kW或以上,充电(80-90%)10-15分钟以单枪方式给动力电池传导充电的技术。

(2)涉及到大功率充电连接组件、冷却技术、温度监测技术、充电通信控制技术、大功率充电机、动力电池冷却与监测、电动汽车电压等级、电网协调等技术的提升。

四、大功率充电主要技术指标

(1)乘用车大功率充电主要技术指标:

充电电压1000V,在不带冷却工况下充电电流:120A,充电功率≥120kW;带冷却工况下充电电流:400-500A,充电功率≥350kW。

(2)商用车大功率充电技术指标:

在终端充电情况下,120A,充电功率≥120kW;带冷却工况下充电电流:400-500A,充电功率≥350kW。根据不同停车时间,选择带冷却或不带冷却模式进行充电,途中充电模式可以采用充电弓补电模式。

五、大功率(快充)充电难点及解决方案

(1)基本目标:解决续航里程400~500公里电动汽车,电能补充在10分之内完成。

(2)基本模式是要建立专业充电站。发展电动汽车,建立专业充电站是基本前提。专业充电站是一个企业,给一个企业如何配电,技术上是成熟的。

(3)充电电压提高到1000V以后,自然要求充电枪等配套设备的技术指标,随同提高。

(4)大功率充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理论上没有难度,但是工程要一项一项来落地到位。

(5)目前大型纯电动公交车基本上是快速充电。这些实践好好总结,上升到标准即可。


 
关键词: 大功率充电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