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位于白鹭洲公园附近的充电站时,偌大的一个电动场所见不到一辆电动汽车在充电,而是停放着密密麻麻的汽、柴油私家车。市民陶先生说,这个充电站距离主干道有好几百米,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利用率太低了,放这儿也不太好,应该放在稍微方便人家停车的地方,太浪费了。”
记者了解到,这批充电桩是一家新能源公司在去年年初负责建设和运营的,原本有50个充电桩,由于利用率过低现在只剩30个。充电桩需要扫码支付,但这项功能目前已经无法使用。记者还发现,根据安全警示,充电桩安装在户外,设备上方应有遮雨的顶棚,但是这个充电站并没有任何遮挡设施。
面对不可使用的充电桩,管理人员没有作任何处置,扬长而去。记者随后找到了这家充电站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充电桩常年关闭,目前已经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了。“我这边委托物业管理,有人充电到他那边去,喊能不能过来充一下就行了,一个月给两三千块钱代管。现在没人过来冲,现在充电站有哪一家有生意?都没生意。”
同样是在夫子庙景区,位于白鹭洲宾馆前的夫子庙充电站是全国第一座景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于2011年投入运行,站内有两个直流电充电桩和8个交流电充电桩。记者注意到,8个交流电充电桩设置在路边绿化带中,电源电费选项呈开启状态,充电桩前的车位一直有车停放,但没有一辆是电动汽车。停车场管理员介绍“还有电动车过来充,但这全停的是正常的车,电动车来了也充不了。”
根据充电站墙上的指示牌,想要充电必须预约,记者随后拨通了充电预约电话:
记者: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打这个电话预约吗?
充电站:是的没错。
记者:前面不是有八个充电桩吗?可以给我们充吗?
充电站:你可以去充的。
记者:但这前面全停的是正常的汽车。
充电站:那个汽车不关我们事,是管委会的。
记者发现,这几年南京的充电桩普及很快,像这样的充电站南京建的不少,然而利用率却相当低,相关的配套应该到位却成摆设。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充电桩虽然建设很快,但在管理和规划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