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报告的时候说了一段话,这句话取自圣经,是一个古老的观点,是进窄门还是走宽门。我们在第一届电池日的时候就提出了“进窄门、走远路”的策略。只有走窄门,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够让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蜂巢能源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这样的价值观,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但是相对艰难的道路。但是正确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坚持
我们过去几届电池日发布了一系列的新产品,车规级的工厂,叠片电池的开创者,无钴电池的开创者,短刀及短刀+飞叠的黄金组合,这些成果在过去几年点陆陆续续实现了。到了2023年,我们所有的中国的电芯基地全部投产,而且在三大基地成功的导入了我们最先进的短刀+飞叠的技术和产品。
2023年,我们经常讲,我们走一条正确而艰难的路,2023年的行业到底怎么样?PPT上列举了很多的数据,这个数据有好有坏,但是从一个企业锂电池公司和上游企业来看是比较艰难的,虽然行业在高速发展,虽然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少数的烧油的还在高速发展的产业,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上周我在深圳参加高工锂电的年会有一个闭门会议,我觉得说的非常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老总都提到“增收不增利”,销售量增长了,收入下滑了,这是这个行业能不能更持久的走下去的关键,整个行业都非常卷,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现在还是比较低的,价格快速的在下滑。价格快速下滑其实有利于终端消费者、终端的用户,可以让这个市场快速的扩大,但是短时间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
所以面对2023年这么卷的一年,行业进入到了周期性的调整。那么蜂巢能源怎么应对这种行业的卷,怎么应对周期性的调整?我们主要的策略,无论是2023年还是2024年,都将用新的产品路线去应对,全域短刀来打开市场。今天是12月12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今天上午广汽集团的因湃电池搞了发布会,我们是三点半也搞了电池日,所以今天肯定是一个好日子。其中广汽因湃电池发布的就是短刀叠片电池。我们会看到,2023年、2024年,越来越多的电池公司将技术路线从传统的方形扩展包转到叠片上,包括大型储能电池。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条比别人提前布局的路,当然这条路上也有很多坎坷。
2021年我们提出了全域短刀的战略,2023年全面落地了,图上展示的这几款产品就是我们2023年上市或投产的。其中我们的L400 PHEV搭载了将近十款畅销车型,我们的L600也搭载了纯电动的车型上市销售。我们的L500全行业量产单体容量最大的325Ah在成都生产落地。
同时2023年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大单品方面,我们三款电池成为行业的大单品,117这一款趁着2023中国PHEV和增程市场的爆发为九款车型配套,全年处于满蝉状态。62Ah的PHEV我们有将近10条产线生产,配套五款车型。2023年我们一共搭载了40款车型上市销售,总的出货量达到了13GWh。其中我们吹了很多年的无钴电池,在今年迎来了装车的高峰期,从大概8、9月份开始装车,截止到现在已经累计装车13720台。我们全球首款快充型的短刀磷酸铁锂电池,2.2C的正式装车量产,装车数量达到5280台。这是我们过去几年持续积累,向市场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时,我们除了产品以外,寻找到了一个应用的爆款市场,图片上这些车型大家几乎全都认识,是2023年全中国全行业最火的一些车型,我们为这些车型全面进行配套。PHEV领域随着大单品和爆款车型的爆发,在下半年实现了一个快速的增长。
在客户方面持续突破,除了我们已经有的17家明星客户以外,我们在2023年增加了宝马、上汽通用五菱和协鑫等等这几个战略性的客户。宝马大家可能在媒体上看到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官宣,但是大家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官宣,我们也会在合适的实际进行披露。当然,我们和宝马的合作不止于此,比大家看到的还要更多,还要更大,还要更全面,但是现在不是合适的披露时机,找到合适的时机我们会向大家展示出我们全面合作的愿景。合作的客户当中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客户,比如说印度客户和美国客户,当然我们中国的这些优质的客户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品牌释能和销量的提升。
我们这些数据不能特别优秀,我们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第七,有的时候第六,这个数字我们其实不是特别满意。但是在PHEV领域,我们11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10月份我们是全行业排第三名,在三元电池领域,我们也进入到了前五名。所以在找准细分市场,找准爆款车型,找准大单品是我们接下来重点打造的一个方向。
龙鳞甲电池,我们在去年的电池日上隆重推出了龙鳞甲电池,更安全、更兼容,有更好的扩展性,三元磷酸铁锂都可以兼容,一年过去了,我们的产品开发验证基本完成,即将在明年的二季度左右正式的量产。我们也完成了相关的实验和验证
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可能知道,动力电池安全最高标准就是一颗电芯热失控,相信电池没有热蔓延。这一款电池我们全部实现了,而且在一些热防护上还减少了使用量。2024年我们还将推出第二款龙鳞甲的产品,把它应用在快充上,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飞叠,以上讲的是我们客户市场,我们的装机量其他方面的一些经营方面的回顾,那么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在我们的核心的飞叠技术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初步的规模化的效应!飞叠设备成功导入了三大基地,从5月份的盐城,到7月份的上饶,到10月份的成都,全部都实现了量产导入。
我们总体上通过导入飞叠设备将近100台,适配了40多GWh,可以让良品率达到98%,产品缺陷检出率达到100%,收益是单GWh的设备投资可以降低1000万,可以降低800万每GWh的运营成本,可以降低我们的质量问题,这是飞叠在制造方面带来的巨大收益。
海外布局,我们前年的电池日就宣布了我们在海外的布局,一年过去了,我们海外布局的进展怎么样?也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这是我们实拍的两个工厂的图片,一个是泰国工厂,一个是德国H工厂,我们也拍摄了一些视频供大家观赏。请观看视频。
我们的泰国工厂历时5个月的建设,12月20日首个电池包将下线,明年2月份将会正式交付,将供应PHEV、HEV和纯电动三款产品,目前正在紧张的调试工作阶段。德国H工厂我们将会把它打造成一个电池储能的生产基地,具体的设备进入时间我们会根据客户订单来进行调整。
蜂窝生态也是我们每届电池日发布的重要环节,我们垂直生态链的打造进展如何?大洲零碳产业园是我们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建设已经进入到了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将在明年的一季度进行正式量产。
藤青青是我们的电池回收公司,在江西上饶我们的藤青青的研发中心和我们的黑粉的粉碎线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同时藤青青完成了独立融资,融资规模达到1个亿。同时,它已经和21家整车厂、电池厂和第三方实现了战略合作,建立回收网络。今天我们也将在活动的最后现场进行蓝天电池回收网络的一个战略协议的签订。
章鱼博士是我们专注于智能制造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我们自主开发的产线的AI视觉检测的算法和一些装备,在我们八个基地全面导入应用,我们已经推广了30个应用案例,在60个项目上进行导入,可以实现过杀率小于0.5,漏杀为零,所以这是我们提高产线质量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但是全球的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仍然在高速增长,中国从全球的新能源占比,从57.8%,未来可能下降到44%左右,但是仍然是高速增长的一个市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虽然看到2024年整个市场存在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有很多卷,但是下定决心、认准方向、坚定我们的脚步,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前提是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领先。
蜂巢能源前几次的电池日上,更多的单纯着围绕着产品和技术本身在做发布,今天我们做了一些战略思考,叫穿越周期、回归价值。这个三角模型是来自于一个经典的理论,价值信条模型。产品领先、卓越运营和贴近客户三个维度,如果有一个维度做的比较优秀,你就是一家优秀公司,如果两个维度你做的比较优秀或者三个维度你做的比较优秀,你就是一家卓越的公司。
我们进行了自评,我们认为在产品领先这个维度方面,我们给自己打了一个四星,加入满分是五星的话,但是我们也认为在卓越运营和贴近客户方面还做的不够好,我们给自己打了两星。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强在制造领域,在运营领域,在交付领域的优化和提升,进一步的为客户做好服务。
所以我们制定了2024年的新的领蜂战略,同创新落地我们进入到了创新引领阶段,要全面发力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因为在2023年之前,我们更多的是在布局,是在开发,是在让产品逐步实现。但是到了2023年底,短刀+飞叠已经全面的完成落地,在未来我们将在这个领域,从创新落地阶段进入到一个创新的引领阶段,加大技术和产品的发力的力度。同时,在AI智能制造方面进行升级,在客户服务方面进行升级,做到市场领先,这是我们新的2024领蜂的战略。
产品领先战略,我们要做到的是全域短刀,要进行短刀的全面进化。接下来在发布产品环节,将主要围绕如何进化我们的短刀,所有的品类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推出蜂速服务战略,我们在2023年下半年交付快速上升的阶段,面临了巨大的服务挑战,订单的精准性、售后质量问题快速解决、快速应对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建立快速响应和快速升级的机制,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五个一“工程。AI智能制造,我们将打造解放锂电生产力的联盟,在最后的环节也将由我们的李翌辉博士发布我们的AI智能制造具体的战略和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
同时,我们也制定了2024年的经营目标,我们国内的战略客户将超过11个,海外的战略客户超过6个,新车型导入,这里指的是新车型导入,不含以前的车型,超过40款。降本,这个指的是制造降本,要下降40%,因为我们在2023年,60%以上的产线都是新产线+新产品+新工艺的“三新”,所以制造成本非常的高。那么2024年,将没有太多的新产线了,将全面进入到稳产运营阶段,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将制造成本下降40%。采购成本+技术将本要降20%。上上周我也给一些核心供应商提出了要求,2024年,我们希望原材料采购降本的幅度达到15%-20%,这个压力非常巨大,但是我们需要一起想办法解决,否则整个在行业竞争当中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全新产线和爬坡产线的占比由64%降到14%,这是2024年我们核心的经营目标。
首先,2024年的领蜂战略的第一个,就是今天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我们的产品领先战略。我们由之前的品类创新战略,调整成了产品领先战略。以前我们为什么叫品类创新战略?是因为我们要开创一个短刀叠片电池的新的品类,这个行业里没有,我们要把它从0到1开创出来,就是打造新品类的阶段。但是到了2024年开始,我们已经完成了品类的开创,同时我们看到众多的电池公司,甚至包括欧洲的电池公司,都在大力布局这个新的品类。所以我们将转向产品领先,全域短刀,全面进化。
进化分四个领域,第一个是BEV新能源的纯电动,我们将在短刀的基础之上,全面实现快充。第二个领域是PHEV和增程领域,我们将努力成为混动之王,带插混和增程领域全面升级快充和全面升级超长历程+800V的新的架构。第三个领域是储能领域,我们将全面用我们的短刀储能产品群、产品家族,来满足长寿命、低成本等不同的需求。第四个是商用车,我们将推车商乘共用、商储共用的产品来降低成本,提高产线利用率。
首先,我们看BEV,短刀快充应需而生,满足A0到C级多样化的快充需求。这个图片上展示的是消费者心理的一些变化,以前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顾虑是历程焦虑,但是已经演变成了充电焦虑、补能焦虑,这种变化是非常快的。95%的日出行小于80公里,10日出行小于500公里,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将成为800V元年,这一张柱状图上预测到2028年,我们预测800V在BEV市场的占比变化,到2028年800V在BEV的占比将有可能达到37%,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比例。同时,400V和800V也会并存,800V会先在B级以上的车上应用,然后逐步向下普及,普及到A级车。
蜂巢能源是全球首家在短刀电芯上实现快充的电池企业。有人说所有的电池公司都在说快充,你蜂巢的快充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是首家在短刀电芯上全面实现快充的。那么短刀做快充有什么好处呢?这是我们未来一个完整的蜂巢快充铁锂短刀的布局,这张图上全部都是磷酸铁锂,全部都是短刀。也就是蜂巢能源明年推出的所有产品,将全面普及2.2C,将量产3C,同时量产4C,预研5C。那么5C的充电时间只有8分钟,4C是10分钟。但是我们刚才提到了,所有公司都在做快充,而我们是把铁锂和短刀结合起来,做了全面的快充布局。
我们也将我们的L400到L600全面的推出了3C到4C的范围,电压覆盖400到900V,适用于A0到C级车,为什么会有L400的长度和L600的长度?接下来也会给大家做一些解释。我们这一款L600的快充电芯是133Ah和130Ah两款。133Ah是在已经量产的2C电池的基础之上,升级而成的,基本上是加速不加价,没有增加成本,可以做到15分钟快充和600公里的续航。我们的同样一个尺寸下,不存不变,我们做到了130Ah,做到了4C,也可以做到600公里,全部都用磷酸铁锂和短刀来实现。但是这两个平台为什么选择130Ah左右?是为400V打造的。也就是400V的快充,不管是3C还是4C,用这两款产品,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解决。
为什么还有400长的?他是为800V打造的,800V的蜂速快充电池,他可以实现10分钟。因为600毫米长,如果我们做800V的话容量就太大了,这个可以做到1000多公里的续航了,没有必要。如果既要快充,还要续航历程在600公里左右,就需要400毫米长的105Ah左右的产品。那么我们前面提到了龙鳞甲电池的第一代,那么龙鳞甲电池的第二款产品,就将在我们800V的4C快充上在我们短刀上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是右边这一张图,在明年年底让它实现量产。这也是全球成组效率最高的一款铁锂快充产品电池包。
我们经历了快充的演变,我们2022年其实就完成了一款三元的4C快充产品的设计定形,达到了量产状态。10月份,我们也是全国首款磷酸铁锂2.2C的产品正式装车了,今年的10月份正式量产,明年我们将正式在4C上布局。还有6C,6C我们希望用我们的三元来实现。
短刀为什么适合快充,为什么与传统的电池相比,用短刀做更有优势?因为我们通过计算,400毫米、600毫米的短刀电芯,它的成品效率更高,它比普通电芯要薄25%,它的膨胀力、界面循环都会更好。这一张图上就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用传统的VDA的电芯做快充的话,4C可以勉强用底部冷却、单面冷却,灰色的线条是冷却板,5C需要三面冷却,6C要实现中间的大面冷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短刀,我们无论是5C还是6C,都可以只需要上下水冷板就可以实现,它的设计的延续性是最好的,而且右边的仿真图上可以看到,绿色表示更均匀更好,上下双面水冷,在短刀这个大平面上,它的均匀性也是最好的,温差只有6度,远远小于VDA电芯最大温差10度的数据。
短刀电芯可以实现更高的体积利用率,L400体积利用率可以达到58-62%,而L600可以比L400再提升10%到20%。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未来的汽车公司将采用C2C,就是电池集成在底盘里。在这种架构下,如果你的电芯极柱朝上,如果取消了车身的地板,在成员踩踏的情况下是很危险的,而且一旦出现了热扩散,出现了火焰喷射,成员仓是很危险的。但是短刀可以实现上面纯平,在取消了下地板以后,水冷板上置就可以作为下地板,同时它底部喷射或两侧喷射,对驾驶室的危害更小,更适合C2C的设计,兼容性更强。
那么我们如何在短刀上通过设计实现快充?因为很多人认为,短刀你做不到快充,快充只能用小电芯做,一年前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一年以前我们认为只有在300毫米以下才可以做4C,现在4C可以在600毫米和400毫米上实现了,而且是磷酸铁锂。我们的正极也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先进的掺杂包覆技术,它可以让离子传输路径降低40%,电阻降低10%,负极我们也采用了新的表面技术和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的搭配技术,以及吸液性更好的添加剂,来实现更好的负极动力性能,包括电解液我们也进行了重新的设计,通过这些材料的创新,以及短刀天生的类似于全极耳的直焊工艺,载流面积更大,可以最终实现快充。
这边也提到了,我们的传统的中间来看VDA,它的极耳引出来,它是偏芯设计的,但是我们的短刀是直接引出来,直焊,而且是类全极耳设计,可以做大极耳,所以它的过流面积更大,电流密度更均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我就不在这里详细介绍了,他可以让阻抗降低,功率提升。
这一页也很关键,只有技术和产品,不推向市场不量产是没有价值的。2024年,我们以上介绍的这些无论是2.2C还是3C还是4C的铁锂短刀将全面上市量产,包括在明年的4月份,我们大概有四款车型将2.2C的铁锂上市,在Q3也就是哪吒的一款车型将搭载上市,Q3还有中国头部的一些汽车公司,有两个全新的平台车型上市,年底还有一个更加重磅的,我们的L400的4C的超充电池上市。也就是在2024年,我们以上介绍的所有产品,都样通过整车搭载推向市场。
混动之王,谁与争“蜂”,我们还是希望成为全球混动电池领导者,这里的混动还是PHEV和增程两种架构。有人预测2024年PHEV的占比将达到40%,含增程,甚至有人预测达到50%。我们没有办法左右预测,但是趋势上可以看到,未来深蓝色的这个占比将会逐步的增加,在油电同价的时代,PHEV将快速的成为颠覆燃油车的主力军。50%的PHEV新能源的占比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数据,但是我们要面对的是它也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比如说补能的挑战,有的服务区歧视PHEV,说你的电池那么小,充电那么慢,你还占着充电桩,尤其是节假日,这个充电桩要是省出来给纯电动充电。所以这个也是受到了歧视,所以要解决它的快充问题。还有一组数据,PHEV和增程的纯电续航里程将越来越长。为什么呢?我们看这边的数据,纯电使用占比一辆PHEV车主高达80%,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用电不用油。那么如果你的续航里程可以给它做到200、250甚至300,将大大提升他的驾驶感受,所以长里程的PHEV和增程是整个行业的需求。
我们经过这些痛点和技术趋势总结出来最右边的PHEV产品趋势其实是铁锂化趋势,我们2022年和2023年很多的PHEV和增程在使用铁锂电池。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面的PHEV,包括标配2.2、2.3的快充,包括全长续航,这是我们PHEV的一个新趋势。我们已经量产的产品都是1.6C的,搭载了将近10款车型。它证明了铁锂+短刀在我们的PHEV领域可以有很好的适配性,有很好的成组效率,可以有很好的动力性能。他也是我们飞叠+短刀这个混动平台专属设计,也就是飞叠+短刀推出的最早的产品。它也可以过针刺实验,热温度比传统的提升50度,更安全。右边是三元型的小电芯电芯,我们的功率可以提升10%,成本降低5%。
这是我们已经量产的2022和2023年的PHEV和混动的产品,我们覆盖了从50公里、100公里、150公里和200公里,当然200公里的这个产品是三元的,全部都是1.6C。未来我们将全面的进行调整,蜂巢能源第二代混动专用电芯将全新亮相,我们将全系升级到2.2C的快充,我们也将打造全球首款纯电续航300公里的混动铁锂专用电芯,我们将打造全球首款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50公里的三元短刀快充电芯。我们还将推出全部首款800V的3C的混动快充电芯,让混动所有的感受从里程到快充,更加接近纯电,更加接近燃油。但是我们加速不加价,虽然快充能力提升了,但是我们不加价,实现同价,实现成本持平。
这三款就是我们升级之后的最新的混动专用电池。第一款仍然是62Ah,覆盖10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但是提升到了2.2C,明年2月份,我们就正式量产装车。第二款是90Ah,150公里的续航,2.2C,20分钟的快充,这两款产品将铁锂、短刀、快充,将PHEV和增程代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最右边的VDA,117的三元,我们将打造200公里的快充,所以我们是做到了150到200全覆盖。
同时,我们可以做到插混从湖州开到上海再开回来不用油,所以我们将推出全球首款超300公里的磷酸铁锂的电池。也就是用我们L400的尺寸,做到133Ah,磷酸铁锂,2.2C,快充20分钟,可以续航300公里,快意覆盖B级以上的SUV或者MPV。为什么我们这里不说轿车呢?因为轿车不需要这么大的电量也可以做到这么长的里程,而且这一款电池的离地间隙较高,如果离地间隙比较矮的话也不容易适配,当然未来我们也会考虑往轿车的方向上研发。
如果我们想跑的再远一点,我们从湖州跑到南京路口机场再跑回来,350公里,我们只用电不用油。这个技术用磷酸铁锂,以目前的领导来看,就算用短刀技术,我们做极致的成组效率也很难达到。所以这一款我们是用三元来做,三元来做是16Ah,2.2C,30分钟快充,300公里。那么800V会不会用在PHEV和增程上?现在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整车厂在思考和我们一样的问题。
我也了解到有很多家整车企业在做这样的探索,如果你做到了,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超充的感受,1200公里的综合续航,90%的场景用纯电可以覆盖,所以我们将推出全球首款800V的3C的三元混动快充电芯。但是因为我们认为三元的热失控以后产生的能量太大,所以我们给它配上了龙鳞甲的解决方案,我们用龙鳞甲抵除防爆阀,热电分离的技术,让800V的三元的产品做到更安全。所以以上就是PHEV这几个领域我们发布的几个新的产品。这就是可以做到350公里,55到65度电的100Ah的800V的3C的三元产品。
这是我们更新之后的完整的产品型谱,还是和前面一样,只有技术、只有产品是不够的,要有车型落地,要量产。这几款车型,包括未发布的几款车型,将使用超过200公里、300公里甚至350公里的超长续航的产品,即将在明年上市。目前我们都处于产品开发阶段,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信息不能透露,但是这些产品目前都在开发。其中,像坦克700的PHEV,哈佛龙系列的产品,在明年将全部进行升级,加量不加价,加速不加价,全面实现快充,实现超长续航。也就是蜂巢能源的第二代混动电池,将带动2024年客户爆款车型的全面进化。
储能,短刀革命,储能现在的内卷程度我认为超过了动力电池,非常的卷。怎么办?总要有破局之法,我们不想做同质化的事情,我们想通过差异化引领变革,我们要推出更安全的产品。所以我们还是希望用我们的叠片+短刀的技术路线,来实现储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更安全,效率更高。也就是我们认为将来飞叠+短刀将是储能市场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他是为大电量量身订做的,它的质量控制更好,投资更低,效率更高。
全球首款飞叠+短刀的储能电芯,325Ah,在我们的成都基地量产,它的循环寿命相比友商的280电芯循环寿命更长,冷却性能更好,安全性能更好。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电芯的迭代,因为以目前中国内卷的程度,每半年电芯就要迭代一次。325的推出,不是重点,而是起点,我们要意识到未来该如何迭代,我们这种短刀+飞叠的储能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把尺寸加厚一倍,什么都不用改,只是在叠片的时候多叠一片的叠片层数就可以了,就可以做到700Ah,但是如果我们用友商的方案,用传统的280,他如果做到成倍的升级,在两个维度要做变化,要不在厚度维度,要不在长度维度,如果在长度维度,他还要从卷绕改成叠片,因为卷绕是不支持这么长或者是那么厚的电池的,它这种进化升级的模式,对于产线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的这种叠片的短刀储能非常有利于这种容量的升级和迭代的进化。
但是只有一款电芯,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在全世界这么卷的储能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人就是要成本低的,有人就是要寿命长的,要和光伏同寿命。怎么办?所以我们将我们的电芯进行了一个家族化的处理,把它分为两大类,但是所有的电芯只是一个尺寸,我们的尺寸争取做到不变。
首先是高容量低成本,325Ah已经量产,我们在推出一个循环寿命略微降低1000周的350Ah,同样一个尺寸,它的成本就可以实现下降。下降5%到10%。满足对寿命没有那么长的需求,但是对成本很敏感的公司的诉求,还有就是710Ah,这种超大容量800周循环,这两款产品将在明年的Q3和2025年的Q1量产。但是有的客户不关注成本,他关注寿命,我们同样基于同样的尺寸和同样的产线,什么都不变的情况下,连化学体系都不变化,我们降容到310Ah,325将容到310,实现12000次循环和11000次循环,这样我们通过高度的统一平台化,极低的产线投资,实现六种不同产品布局,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形成了模组高度平台化的产品矩阵,我们也将推出全球首款使用大容量、短刀叠片组装而成的标准化集装箱产品,这也是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标准集装箱,他将使系统成本下降5%到10%,单箱的装电量上升15%到20%。
商用车,我们的策略是商乘共用和商储共用。因为商用车未来市场是高速增长,但是体量太小,订单是项目制的,他是订单式的,他很少有这种长线长单的交易,比较少。所以它的量又小,又不稳定,虽然在高速增长,但是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产线大规模的制造。因为电池从以前的技术竞争逐步已经转入到了运营制造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商用车和乘用车能不能共用,商用车和乘用车能不能共用。
也就是我们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乘共用的短刀电池,152Ah。前面我们也提到了,400V快充里面有一款电芯是162Ah,在那款电芯的基础之上,我们适当的降低了容量,换了长寿命的化学体系,做出来了152Ah,它可以和162完全共线生产,不用换型,在明年的5月份就将量产。
我们也推出全球首款商用车用的短刀标准箱,以前的标准箱都是用230这种比较厚比较高的电芯做的,我们用新的设计理念,双层布置,用短刀实现了一个标箱的设计,也是全球首款。这个标箱有什么好处呢?用短刀去做,三明治结构,刚度提升60%,系列标箱的组合可以拓展到最高1000V的系统方案,双层模组进行双面冷却,内部温差下降10%,热失控达到了乘用车的安全级别。以前我们太忽略商用车的安全了,我们的这个设计方案完全用乘用车的安全标准和方法,实现了商用车的安全。它可以实现一款电芯、三款标箱,匹配350度电到600度电。现在的商用车市场单车带电量越来越大,以前200度电是主流,现在350度电以上是主流。这一款标品电芯可以实现大家看到的68度的电的一个模组,89度电一个模组和99度电一个模组,全部用一款电芯实现,而且还是乘用车的标准尺寸的电芯。它可以在商用车上实现后背式的布置,也可以实现底置式的布置,满足商用车多样化的需求。
什么叫商储共用?我们上面提到的那种设计理念,我们把它移植到了移动式储能+商用车换电的领域。商用车换电是在很多城市内运行时推行的一个主要技术方向。但是商用车换电就意味着要有换电站,换电站里面要有电池,换电站的电池如果也是一个定制化的非标的,也将给行业带来很大的负担,成本太高,很难标准化。那么我们开发了一个储能的方案,叫移动式储能。在光伏和风电发电厂附近,发的电直接储到一个卡车的大型集装箱里面,里面装的电池都是这种重卡换电电池。也就是重卡换电电池和我们的储能电池是一个电池,它可以直接将光伏风电厂搬到换电站直接使用。我们同时也起了一个名字叫玄武岩,这个名字挺好的,看起来就很结实,因为商用车换电池要保证超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我们做2万次极限能力寿命的测试。
锂电么黑科技,我们现在要越来越尊重科学,越来越尊重市场的需求,我们后面会讲到钠电池。现在所有人提到钠电池现在都是一脸疑惑,到底还有没有开发的必要性?我认为有开发的必要性,但是量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做了一个极致推演,就是把钠电池用到的正极、负极,专用电解液,按照完全放大量以后,它的成本是多少?这种未来的大规模量产下的成本做了一个推演,如果能量密度达到160,但是现在做不到160,都是在135Wh/kg,如果碳酸锂的价格在20万,他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碳酸锂价格长期在15万上下徘徊,这个电池价格也不大。我们的结论不是基于目前静态看的,我们是基于未来动态看的,未来要干到160Wh/kg,大规模量产。所以钠电池从成本上,从未来来看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要开发它。我们要找到它的应用场景,它的亮点。钠电池的低温容量保持率在零下30度、零下40度,远远优于锂电池,这可能是它一个独特的特点。但是它的放电的功率比较小,就是有很多电可以放,但是放的很慢,放的功率很小。到底怎么用?找到它的特殊应用场景,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当然我们目前开发的是短刀上做的钠离子电池,也是在方壳里面可以做到350公里续航的这么一个配置。
我们所有的测试都已经完成了,性能参数还可以,现在主要就是它的成本。储能我们也打造了一款190Ah大容量的钠离子电池。它有什么特点呢?它的成本可能和磷酸铁锂竞争,短时间内比较困难,但是它有可能做到不用液冷,那是不是就会有成本优势呢?这个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测算。我们也完成了相应的实验验证。这一款产品是我们即将量产的。我们在第一届电池日发布了我们的果冻电池,半固态,现在半固态电池进入到了第二代,我们其实基本上把第一代的方案全改了,包括工艺,现在达到的量产状态,我们正在谈一个很大很大的订单,一个几百亿的合同,就是在这一款电池上在谈。当然它还同时使用了高镍和硅负极,我们也解决了高镍和硅负极的膨胀问题和产气问题。当然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比如说新的电解质技术,这个电解质技术是全面升级的,还有一些负荷正极技术,我们还投资了一个4000多平米的转用的试制线,目前的循环测试表现也比较良好。
蜂速服务,在这里我们是蜂巢能源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除了中国还有全球市场,我们的售后服务能不能做到速响速达速决,能不能10分钟相应,能不能24小时备战供应到位,能不能48小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推出了我们区域中心的规划,我们国内在保定、南京、广州、成都有四个区域服务中心,同时在其他区域我们灵活性的也在配置我们的区域服务中心。国内打造五个大型区域服务中心,在国际上,我们在印太市场、欧洲大区、美洲大区正在寻找专业的服务商,服务模式是采用专业三方合作+客户授权的模式,同时通过我们的各个工厂做好客户服务。
贴近客户,我们还要建立更专业的客服团队,我们还要建立8个更专业的失效分析中心,我们还要对我们的EQMS和CRM系统进行升级,我们把我们的失效分析中心围绕售后分了三个级别,初级失效分析中心,每个工厂都有,中心级失效分析中心区域里选一个。同时推出了我们的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和完整的闭环,这些都是我们和客户一起把它逐步完善起来的,最后实现客户的满意。
在此也特别感谢我们非常尊敬的客户,在蜂巢能源,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快速提产,十几个车型同时量产,在这么巨大的压力下给予我们的帮助和帮扶。这个里面列举了部分客户,其实很多客户都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像理想汽车,跟我们联合做了两个月的攻关,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7月份之后,在我们联合攻关下,市场质量问题出现了快速大幅度下降。吉利从总部到基地,从领导到工程师,从管理到专业,多维度的帮扶,也让我们的市场和零公里问题闭环周期缩短了50%。宝马、光束超过3个月的帮扶,让我们的业务管理水平,按照标准来说全面提升,OEE提升了40%,还有岚图和合众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所以在此也对我们尊敬的客户表达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们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携手共进,将蜂巢能源的产品打造的更好,更好的服务客户。
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产品今天发布的主要内容,BEV全面推出3C和4C的磷酸铁锂短刀,磷酸铁锂+短刀全面做3C和4C。PHEV全面推出2.2C,再推出3C,再推出800V,再推出超长里程,而且绝大部分用我们的短刀实现。储能推出产品群、产品家族,找到应对市场内卷的方式,用短刀做高容量、长寿命、低成本。商用车是高度平台化。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在今天电池日上给各位呈现的我们公司需要发布的内容。今天由于比较紧张,所以漏掉了很多关键信息,尤其是漏掉了特别周期的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我强烈建议我们还是要播放一下,是我们的同事拍的一个微电影,记录了我们飞叠诞生的过程,面临的很多的挑战,非常非常多的挑战,最终在三个基地全面量产应用,和我们的各个合作伙伴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所以在这里对大家一直以来对蜂巢能源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我们这些产品能够为在座的各位客户带来价值,客户的价值提升就是我们的价值提升。蜂巢能源将持续不断的在创新这条路上继续坚守,走窄门,走差异化,走技术领先。虽然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因为你做没人做过的东西,你付出的成本、代价,踩过的坑都会比别人多,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我们必须走下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直到走到全球领先位置。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
AI智能制造发布(李翌辉)
看完刚才的视频我的内心也充满着满满的激动,我的激动是因为和一群非常优秀的小伙伴在一起,把我们曾经吹过的牛一一都实现了,我激动大家看到视频里面一条条看得见的产线,它的背后是一条条看不见的产线在高速控制着产线的运行。两年以前在12月8日的时候,我们在行业首发发布了AI生态联盟,旨在推动整个产业链制造模式的创新升级,回顾两年里,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联盟首个发布了行业的AI智能工厂的规划,承担了一个个高水平的国家的科研课题,编制了国家的智能制造的相关标准。获得了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列入了工信部5G工厂名录。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所有的AI生态小伙伴们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孵化了AI的专业服务公司章鱼博士,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我们整个生态联盟的小伙伴在工业软件方面的收入超过了5亿元。
我们在电池的前中后端规模应用了AI的30+的场景,今年我们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实施了8个级地项目,包括了涂布闭环控制、极片毛刺检测、极耳撕裂检测等60+AI项目,等效减人77人,形成一批高检出、低过杀的高精度算法,行业领先,同时为行业建立AI应用提供了应用的典范。
但是我们应该还要清楚的看到,锂电行业经过这几年高速的发展,行业内卷加剧,海外扩张面临着周期长、合规严格,有经验的人员匮乏等等这些问题。我们的锂电产品迭代升级快,爬坡阶段工艺不稳定,设备故障多,产出低,仍然在很多的工序环节品控还需要人工去进行,减员增效很难快速的实现。如何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从规模和速度之争向质量和效益转变,是摆在全行业生死攸关的大难题。
面对新形势的紧迫任务,我们联合行业顶尖企业,携手共建"解放锂电极智生产力联盟",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为抓手,瞄准行业瓶颈难题,聚焦AI极限应用,实现“镓”驭驱控、至“强”算力、至“慧”算法、“数”智涌现、虚实归“元”及“光”速互联为特征的“极”智创新。
通过组建常态化运行蜂"力" 魔方AI实验室,聚集顶尖科学家,评选行业难题,展开规模验证;通过3年努力,实现示范产品综合良率98%,示范车间人效提升60%,示范产线OEE80%;实施引领项目30个,打造解放锂电行业生产力样板工程。
“镓” 驭驱控篇,章鱼博士联合埃斯顿,开发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器件的一体式伺服电机系列产品,具有响应快、空间省等特性,其部分性能和功能指标属业界顶尖水平;开发视控一体控制器,解决现有系统延迟高、效率低问题。创新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减少产线控制设备数量、缩短部署周期、减少建设与运维成本。
锂电逼近极限制造,多工位高速运行和毫秒级在线检测,要求创新算力架构。既要考虑端边侧分布式灵活部署要求,又要在云端配置足够强大的工业算力大脑,同时还要节约成本。至“强”算力,当然由Intel担纲。我们联合研究“行业可弹性扩展的云边端协同算力架构”,达到软硬一体式的协同优化,实现“按需配置、随需调整、及时可用”,实现充沛算力与弹性投资最优平衡。
至“慧”算法,发挥清华大学尖端算法优势,融合蜂巢能源的工艺机理,面对锂电行业电芯性能分析弱、分容周期长、分选逻辑简单等难题,采用智能提取关键因子、自进化等最新技术展开极片性能智能预测、容量预测、电芯AI智能档位分选等创新性研究,突破多工序数据耦合、工艺参数闭环控制等技术瓶颈,实现极片质量控制能力、预测精度、Pack动力输出性能显著提升。
传统工业AI多使用小模型决策式的方法, 也面临着样本少、知识训练难、模型迭代慢等诸多的问题;我们联合微软,基于当今最火爆的GPT4.0大模型技术, 融合行业专业Know-How, 基于AIGC小样本快速训练与横展,实现大模型+知识快速应用、+小样本视觉检测、+材料加速筛选、+强化语音控制,实现知识的快速横展及知识的“数”智涌现。
研制企业级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具备流批一体架构,分布式集群管控;研制工业集市,融合100种典型的工业场景,我们开发了全球质量追溯APP,实现跨基地、多工序、多因素关联,2800多个质量控制点分钟级追溯;锂电AI算法平台,融合小样本、无监督、绝对检测融合增强算法。软件定义制造、数据驱动决策,实现“极”智创新。
针对锂电产品跨多学科、研制周期长、工艺制程复杂、装备耦合强集成度高等特点,依托西门子高阶数字孪生技术,基于模型交互增强远程协作,突破时空域限制;基于工厂与工艺仿真,实现产线布局与工艺制程的迭寻优迭代。我们基于FOTA虚拟调试,实现产品快速切换及产线升级的先验验证,通过工业元宇宙,统合实物进化与数字世界执行合一,虚实归“元”。
智改数转网联,我们发挥中国电信的5G领先通讯核心优势,解决锂电行业高速、高精度、高通量数据传输的需求,基于5G技术大量应用边缘节点,形成一整套5G+协同制造体系,后续我们将在蜂巢各基地之间复制横展,构建长三角区锂电行业最大规模5G+协同制造应用集群,为6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业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硬件投资时代已基本结束。未来3到5年,联盟将打造产线原生算法算力先进架构、搭建高并发、高吞吐PB级数据处理平台,共创深度融合工艺机理的AI大数据应用,攻克行业难题,解决产业升级痛点,推动行业走向内涵式发展。
“解放锂电极智生产力联盟发布”这一重要时刻!
宣布“解放锂电极智生产力联盟正式成立”!
能源转型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其研发创新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研发人才的加入,将助力蜂巢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加环保、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之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接下来也是非常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发挥出清华大学和蜂巢能源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蜂巢能源作为全球能源互联高科技企业,始终致力于让绿色能源触手可及。从绿色制造,迈向制造绿色。蜂巢能源始终助推“双碳”,构筑零碳图景。刚刚成立一年多的藤青青再生循环公司快速发展,今天,它也携带着全新的回收产业生态链——蓝天联盟,与大家如约相见。
今天有幸邀请到了蓝天联盟的部分伙伴代表到我们的现场,接下来,我将隆重地请他们移步台上,与藤青青一起进行“蓝天联盟”的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