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宁德时代披露2023年H1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3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892亿元,同比增长约68%;净利润约207亿元,同比增长约154%;研发费用投入约99 亿元,同比增长约71%。
宁德时代业务分四大板块,分别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材料及回收和电池矿产资源。其中,动力电池排名第一,贡献企业约七成营收。
不过,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在储能和境外业务上发展较快,并且依靠多款新品获得了众多新客户。
在动力电池方面,麒麟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不仅在传统的电车市场取得成功,还在应用于商用车、特种车等多领域,其竞争力不言而喻。储能方面,宁德时代的产品EnerOne、EnerC等出货较多,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海外储能相关客户进行深度合作。
01 海外业绩成最大亮点
本次财报中,投资者以及行业内最为关注的是海外业务,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业务营收约为657亿元,同比增长195%,毛利率同比增长5.8%。
宁德时代在财报中表示,公司销售境外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系统,随着公司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因此境外销售收入相应增长。
其实,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几年前开始就已经飞速增长,从占比1%到如今约15%的体量,去年半年报显示,宁德时代2022年上半年海外营收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从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在海外的布局优势也逐渐显现。
随着德国工厂的投产以及匈牙利的工厂的建设完善,宁德时代的全球计划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在人工成本较高欧洲,宁德时代欧洲工厂拥有产线单位投资额小、生产运营效率高等成本优势以及先进产品溢价优势,预计公司欧洲工厂盈利水平会更有竞争力。
不仅如此,宁德时代的上游项目布局也值得细说。
在国内,宁德时代拥有江西、四川、天宜锂业等上游材料项目。在海外则拥有南美、非洲等锂矿开采权。早在2019年宁德时代就着手购买了澳洲锂矿,两年后又在非洲买矿,其海外锂矿布局已遍及南北美、澳洲、非洲,海外镍钴资源则分布于东南亚和非洲。
目前国内锂电池市场已经内卷严重,所以锂电池出海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宁德时代较有远见的将出海之路提前几年展开,占据了有利的优势,目前其装机量已经远远超过日韩企业,相信在宁德时代的作用下,接下来的全球市场扩张中中国企业将占据更大优势。
02 储能产品畅销全球
从销售区域划分宁德本次境外业务亮眼,从产品划分则是储能业务亮眼。
随着动力电池赛道逐渐清晰,储能电池赛道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发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宁德时代的储能布局始于2018年,当年获得近两亿的营收,随着储能相关产业在近几年的爆火,其营收占比也一路飙升。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产品上半年营收约280亿元,同比增长约120%,毛利率也是各业务中最高的,约为21%,同比增长约15%。在近期的调研中宁德时代也表示,上半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销量比例约为8:2。
宁德时代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全球储能用户数量上升,市场份额不断增大。
在国内,多个省份对储能项目有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共享储能以及工商业储能建设,不仅国内储能需求增长迅速,在海外国家也有相关扶持的法案,比如美国细化储能投资退税政策和欧洲电力市场推动储能项目等举措,均对储能企业打开了绿灯,让储能行业在2023年迎来重大利好。
好的销量离不开好的产品,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品种类繁多,主要用于发电侧、输配电侧与用户侧领域。
公司不仅研发出储能专用电芯,还推出了储能户外系统产品EnerOne 、EnerOne Plus、EnerC等,可提供从电芯到产品系统的一站式服务,全产业链的优势让宁德时代对自己的储能产品有充分成本和利润把控。
此外,为解决运营效率、响应速度和安全性能等问题,宁德时代经过细致研发推出了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针对储能相关痛点进行有效修补。
03 让电池“上天下海”
除了用于汽车的动力电池和用处储能产品的电池,宁德时代还计划研发出用于船舶和航天领域的电池产品,达到“上天下海”的效果。
今年四月宁德时代新发布的凝聚态航空电池,被视为上天的重要一步,因为该电池可以为民航飞机进行充电,此款电池能量密度极高,达到500Wh/kg,远远超过了目前各类的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
在此之前,有航空领域的专家表示,如果未来飞机可以用电池解决续航问题,将会突破其现有的瓶颈,迎来一波新变革。
不仅如此,该款电池充电速度也非比寻常,常规的车用动力电池充电时间为几个小时,但是新款的凝聚态电池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充电,可极大节省飞机的使用效率,如果该电池成本降低良率上升用于汽车上,将会对现有锂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进入7月份,宁德时代又在船舶领域准备一展拳脚,申请注册多枚“时代电船”商标。
同储能领域一样,在2018年宁德时代在船舶领域进行了第一次试水,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去年花1亿注册了相关公司时代电船。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宁德时代的电池就已经搭载于福建省河流游船“闽江之星”上,为电池厂进军造船领域打开重要先例。
作为新能源企业,不仅要解决汽车排放污染问题,船舶在海洋的排污对其影响更大,其次针对目前能源紧张问题,电动船舶也是未来造船业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