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发布碳中和计划 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发布日期:2023-04-19

核心提示:4月18日,宁德时代在2023上海车展现场举办零碳战略发布会。在这个非常简短的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宣布了零碳战略目标:2025年实现
 4月18日,宁德时代在2023上海车展现场举办零碳战略发布会。在这个非常简短的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宣布了零碳战略目标: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表示,这意味着到2025年,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将全部成为零碳工厂,率先在生产制造领域实现碳中和;到2035年,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将全部为零碳电池,从矿产资源到电池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据悉,这是目前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的碳中和规划。蒋理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宁德时代有宜宾零碳工厂连续两年碳中和运营的经验,这将为实现2025年零碳工厂目标提供借鉴。对于如何激励上游产业链共同降碳以实现2035年目标,蒋理表示,首先,宁德时代体量大、对产业链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次,目前上游供应商也逐渐意识到产品在全球销售时,碳足迹在向产业链上游追溯,供应商参与零碳转型也是大势所趋。宁德时代将给供应商进行降碳生产相关的培训和指引,让产业链共同向前走。

顺应全球制造趋势 推进零碳战略

蒋理表示,在宁德时代的战略里,零碳是责任,是能力,更是机遇。宁德时代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锂电池销售量已达289GWh。SNE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7%和43.4%。宁德时代碳中和规划成为目前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碳中和行动。

据悉,为了实现零碳战略,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节点实现技术降碳。同时,宁德时代将在供应链广泛开展CREDIT项目。CREDIT是宁德时代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审核工具,包含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商业道德准则、环境保护、劳工实践、负责任采购五大模块。宁德时代希望通过该工具,帮助合作伙伴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探索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路径。

蒋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做这件事情不完全出于经济考虑。做得好、引领行业趋势的零碳产品将得到来自终端、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电池行业零碳生产的意义,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曾在去年一场行业大会上表示,电池是实现碳中和的“牛鼻子”,尽快实现电池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将对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吴凯以欧洲市场举例:正在立法当中的欧洲电池法,对电池产品碳足迹实施强制性管理要求,明确提出2024年要求企业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准入。同时2026年后,每个电池都需要有电池护照,并详细记录全供应链材料的碳足迹信息。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产业链尽快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项,而是必然项。

吴凯还表示,碳边境调节机制是欧盟委员会《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电池产品中含有有机化学品、钢、铝等,因此也在征税范围内。可以预见,低碳将成为全球电池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零碳重在对供应链及时全面数据化管理

蒋理坦言,实现上述零碳战略目标挑战是巨大的,2035年的时间设置也属于比较快的。“我们内部现在非常努力在做这件事,制定了相关KPI。”

他进一步解释,相比2025年实现自身生产的零碳,更具难度、也更重要的是实现全产业链的零碳生产。宁德时代的体量大、供应链庞大,并且自身还在快速增长中,实现供应链零碳目标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在蒋理看来,重中之重是对供应链进行及时全面的数据化管理,这个数据库将非常庞大,宁德时代目前正在推进建设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宁德时代已经在自身生产零碳及推动产业链零碳方面加速布局。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在2021年成为全球第一家零碳电池工厂,至今已连续两年实现了运营碳中和。据宁德时代工作人员介绍,宜宾工厂周边已经有上游材料企业实现了零碳生产。

在协助上游企业减碳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宁德时代已累计对上游开展培训近140场次,联合内外部资源,建立了碳排放、产品碳足迹、单位能耗等生产数据库。基于上述工作成果,宁德时代于去年四季度正式启动了价值链可持续透明度审核计划。

蒋理表示,不建议用每年的短期目标(比如2023年计划实现的百分比)来衡量零碳战略的实施进度,因为其推进可能是非线性的。后续宁德时代还将发布首份零碳白皮书,展示零碳战略具体实施路径和行动举措。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