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万的高价至今,碳酸锂“过山车”式的价格跳水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心弦,也折射出当前新能源锂电产业发展的一些动向。
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大胆预测,至今年年底,国内碳酸锂价格有可能至15万吨以下。
在起点锂电看来,今年二季度,下游消费终端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将带动上游锂电材料至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20万元/吨,是业内对碳酸锂价格的普遍预期。
针对此轮碳酸锂价格暴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有多重解读:
其一,产能过剩隐忧凸显,行业洗牌加剧。
此轮碳酸锂价格迅速下跌,其原因依旧是供需关系的变化,产业链上下游产能暴涨后遗症显现。
需求端,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受补贴推出和燃油车清仓促销双重冲击,产业链去库存,导致锂需求低迷。
供给端,锂资源开采进度加快,电池企业锂自供比例增加。据统计,2022年中国碳酸锂产量为39.5万吨,同比增长32.5%。业内人士预计2024年后将出现供给过剩。
2023以来,不仅是碳酸锂,锂电材料出现全面下跌。比如,六氟磷酸锂现货3月30日已跌至11.5万元/吨,相比之前59万元的高价,可谓天差地别。
在企业大赶快赶节奏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至电池企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预警。如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电池企业公布的投资拓展项目多达102个,仅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公布年产能的项目总共84个,投资总额近8832亿元,规划总产能超过了2.1TWh。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22年报告显示,其电池系统库存量为70GWh,相比于2021年的40GWh增长近75.2%。
业内人士表态,某个环节利润过高,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盲目的扩张又带来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后的成本竞争将更为残酷。
起点锂电认为,锂电材料全线下调的背后,产业链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度开启,推动形成更为集中的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其二,钠电产业化进程受到质疑。在碳酸锂价格下降后,钠电产业链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去年年底碳酸锂价格站在60万元/吨的高位时,钠电池“替代”锂电的呼声极为高涨,在国家战略安全与成本禀赋的双重考量下,业内从而掀起“钠电热”。
但随着碳酸锂价格在短短4个月内暴跌,市场中不乏“钠电池成本优势是否依然明显”、“布局钠电会否产生战略误判”等声音。
据起点锂电调研,目前,国内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基本已储备钠电池技术,正推动建设中试线。其中,如宁德时代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其钠电池将在年内量产,孚能科技则已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EV3钠电池定点函”。
近期,就有不少电池厂家对起点锂电表示,随着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我们今年对钠电的规模量产应用持保守态度;部分正负极材料厂钠电产线建设放缓,观望情绪较浓。
成本是钠电池规模应用的核心驱动力。从成本端来看,头部玩家中科海纳测算,若按照1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量产后钠电池材料成本仍要比锂电池材料成本低30%-40%。
电解液龙头多氟多近期也表示,表示即使碳酸锂价格降到15万元/吨,钠电池仍然有竞争力。
不过,以上价格优势是建立在大规模上量后的成本计算。当前,受产业链不完善及尚未规模化投产影响,钠电成本仍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比如,当前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硬碳价格可能比某些石墨价格还要高,日本某知名厂家硬碳价格甚至达到十余万每吨,但石墨国内批量价格才3-4万元每吨。
目前来看,中试阶段钠电池成本约为0.82元/Wh,主要原因规模化体量小,材料成本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率先实现量产,具有产业链延伸能力企业将最有可能体现成本优势。
短期来看,今年钠电在两轮车应用上进展快速,在储能、乘用车上的落地进度有待观察,在此过程中,头部电池厂的钠电量产进度尤为关键。
同时,在钠电体系(正负极、电解液等)上的开发,工艺设备等理解差异也影响着各家钠电池最终的量产成本。
对此,宁德时代董事曾毓群近日直接在业绩会上表示,普通的钠电确实在锂价降低的情况下,体现不了重大的优势。但宁德时代的钠电对锂价波动不敏感。
此外,去年切入钠电的传艺科技也表示,碳酸锂价格下降对其钠离子电池项目没有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钠电池具备资源储备、成本等关键优势,且钠电的规模化应用也可能成为稳定锂资源价格的“跷跷板”,可以将锂电池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空间。
其三,海外市场成为2023年头部锂电企业的主攻方向。
碳酸锂等材料下降对头部电池厂影响几何?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电池整体成本有望持续下行,电池环节盈利能力增强。
同时,2022至今,不少电池厂大力投资锂资源,天价买矿等屡见报端。短期内,碳酸锂价格下降对电池厂的影响似乎不好评估。
对此,有电池企业的内部人士对起点锂电表示,海外锂矿价格波动目前较小,海外市场没有太大感觉。国内目前内卷太严重了,公司今年会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
加快海外市场市场开拓无疑是转嫁国内竞争矛盾的最佳选择。从各家锂电企业的财报来看,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正不断上升。
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十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6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37%。
海外营收上,2022年宁德时代海外营收769.2亿元,较2021年的278.2亿元大增176%;2022上半年,国轩高科海外业务实现营收7.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8.28%。
生产规模的扩大也能进一步摊薄成本。整体来看,欧洲成为许多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首选,不仅是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也都在欧洲建厂。作为大众、宝马所在地,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建厂,便于就近服务大客户,与头部车企形成紧密联系,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从产品到资金,从矿产到建厂,国内锂电企业出海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出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