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存在于液态电解质中的电池技术,电解液在电堆外部,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国际上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4种技术路线。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产业链建设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与锂电在储能应用中的逻辑不同,液流电池主要是由于其可扩展性,可突破锂离子电池在电力系统中在储能时长方面的限制,用于长时储能,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春节后钒价5连涨
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中,钒钛股份是主要的上游资源生产商。
目前,国内钒产品行业有90%以上的产品应用于钢铁领域。钒钛股份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企业,拥有以五氧化二钒、高钒铁等为代表的钒系列产品,具备年产钒制品(以V2O5计)4.3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该公司有约5000吨左右的钒产品直接应用于储能领域。
根据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订的《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若交易得以全部顺利执行,2023年预计将有8000吨左右的钒产品应用于储能,公司2023年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钒产品占比将接近20%。
据相关资深行业人士透露,春节后,仅10天时间,五氧化二钒价格就连续提涨5轮,2月10日已上涨至14.4万元/吨,行业紧缺正进入常态化。
进入2023年,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投资更加活跃。1月,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在平顶山开工建设的24兆瓦/96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安全生产保障储能电站项目已完成小规模并网调试,预计3月底前可实现并网运行。1月29日,曲靖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建成年产50OMW的全球最大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值20亿元。2月6日,河北承德围场县“五包一”产业帮扶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各有关单位分别签署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合作协议、碳中和服务合作备忘录等4项协议。2月11日,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大连市瓦房店西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采购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00MW。
全钒液流电池政策支持
全钒液流电池是综合技术指标最领先、产业化落地最靠前、国家政策最鼓励的新型长时储能路线之一。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储能即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多省市鼓励市场化项目配置15%、4小时长时储能。预计至2026年国内储能规模达79.5GW,年复合年均增长率69.2%。在目前成熟的长时储能解决方案中,钒液流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扩容方便,且容量越大经济性越好,相较于锂电池更适合电网大规模储能和长时储能。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将钒液流电池列入重大技术创新试点示范项目。
钒电池的发展优势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作为新型储能之一,优势显著,在正常的温度和气压下运行,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与电堆相分离,不会发生热失控、过热、燃烧和爆炸,安全性高;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电解液中的活性物质仅发生价态变化,避免电解质的交叉污染,延长使用寿命,全钒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超1万次,较锂电池和钠电池有所提高。此外,钒电池灵活调节的功率与容量,适用于更多应用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全钒液流电池安全性较高、寿命长、扩容性强等特点明显,能够在大规模、大容量的场景发挥比较优势。有人曾用一句话总结钒电池的特性:比它安全的,装不过它;比它能装的,安全没它强。这种优势正好吻合了大规模、中长时的储能场景,钒电池也凭借此正在成为电化学储能大家族中的“时髦新秀”。
结语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在大型工商业用户侧场景中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保障供电稳定性还是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的角度出发,工商业用户配置储能的需求已较为迫切。
与此同时,与盈利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国内发电侧/电网侧储能市场相比,用户侧储能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全钒液流电池有望凭借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优势获取部分大工业用户的青睐(尤其是在当前锂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随着钒电池装机量不断上升,规模效应将引致产业链各环节放量降本,使得钒电池成本中枢不断下移,与其他电化学储能方式成本更加接近,带来的成本优势将使钒电池市占率加速上行。成本较高问题得以解决,钒电池也就离商业化不远了。正处在行业爆发前夕的钒电池产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