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高储能的生产车间,三个新能源发电场的配套储能设备订单,正在同时进行生产。像这样的一套储能设备,可以存储电量5000多度,这三个订单加起来,这样的储能设备就有200多套,订单额将近10个亿,将于下个月运往甘肃、新疆等地的光伏发电场。
企业今年的订单额,超过了25个亿,是去年的五倍。这样的增长,却并不容易。2018年,国家电网旗下的平高集团,依托自身在储能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天津成立了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国内从事这个领域的企业,还不到十家,凭着“国字号”招牌,头两年,企业几乎占领了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多个省份陆续出台要求,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配建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这也把储能行业推向了“风口期”。
不创新,将被后来居上!2021年初,平高储能招兵买马,在“海河英才”计划的助力下,技术人员迅速从30多人,扩充到70多人,同时启动创新机制改革,将系统集成、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工程技术等,8个与创新相关科室的科长岗位拿出来,改成竞聘制,考察标准只看“能力、干劲和成效”,三年一竞聘,一年一考核,不称职就“下课”。93年出生的杨文辉,来企业不到三年,参与了不少储能项目的建设,有经验、又年轻,干劲足,从一名工程技术员,竞聘成了工程技术科的科长。
根据制度设计,竞聘上来的科长,还要有6个月的试岗期。位置能不能坐稳?当时,正赶上西藏岗巴县有一个光伏发电场招标储能项目,海拔在4700多米,冬季气温能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对储能系统的耐寒、散热性能都要求很高。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杨文辉带头成立攻关小组,对上千种传感器、线缆、电池芯等材料,连续三个月进行耐寒和散热试验,并前后五次前往西藏项目现场进行测试,最终筛选出一套可以在零下40度保持平稳运行的储能设备装配方案。
今年初,企业激励创新再出新招,推行虚拟股权奖励,就是根据企业的注册资金,虚拟出一定比例的股权,分配给有突出贡献的技术、营销、生产等岗位的骨干。企业每年制定一个目标利润额,超额实现的利润,企业拿出一部分来,持有虚拟股权的人员,可以按持股情况进行分红。最近,首批28名虚拟股权奖励人员名单出炉,技术人员占到了七成,杨文辉就是其中之一。
这两年,平高储能陆续拿下西藏岗巴、北京冬奥会电网储能、国家能源局昆山储能示范项目等十几个重点项目,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