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受海外电价高企,还是受全球能源危机加剧等影响,全球储能市场项目迅速累积、场景不断扩大,储能的市场容量,正在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增长。
全球储能版图
在欧美一些拥有良好电力工业基础和广阔新能源市场的经济大国,引领了储能发展浪潮。
而近年来,国内储能市场开始逐步焕发生机。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中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七国,占据了全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市场的90%以上。
2022储能市场的“弄潮儿”,首当其冲的要属欧洲市场。一方面,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一度大涨21%。另一方面,欧洲今夏高温不退、干旱严重,对电力生产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欧洲今年前7个月的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两成,核能发电量则减少了12%。
欧洲用电成本显著上升,而户用光储经济性进一步凸显。据统计,欧洲户用储能的90%以上份额集中在前五大国家——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瑞士。其中,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户用储能市场。
而增速比较惊人的还有美国市场。美国本土电网由西部联合电网、东部联合电网、德州电网三大电网构成,区域电网的互联程度较低,由于落基山脉地理特征和历史原因,各电网区域的发电结构有所不同。加州、德州分别对应更高的光伏、风电发电占比,及加州无法实现电力完全自发自用、德州电网与外界互联程度较低,使得加州、德州成为美国储能主要装机市场。2022年8月出台的IRA(Inflation Reduction Act)法案强化了ITC政策力度。2022H1美国储能市场延续高增态势,以表前储能为主且配储时长不断提升。
伴随风电装机大幅增加,中国能源变革加速。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基建”,2022年延续了2021年的迅猛增长势头。风光储与独立储能投资需求持续落地,助推国内储能系统与电池实现翻倍增长。据GGII半年度调研统计,2022年H1不少企业产品出货量已超2021全年水平,部分企业甚至完成去年2倍以上的出货量。
从各国爆发的场景来看:中国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电网侧和用户侧(工商业侧),欧洲以户用储能最为火爆,而美国、澳洲则得益于包括工商业储能在内的用户侧市场。
在全球能源危机,电价、天然气价格高企等驱使下,全球储能装机量出现大幅攀升。
海外的“诱惑”
中国储能已经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引领下,迎来了“高光时刻”,但仍处于尴尬境地。“增收不增利”“劣币驱除良币”等问题始终困扰储能行业。
从电力储能端来说,仍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短期来看,仍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用户侧方面,工商业电价峰谷价差仍集中在小部分省市,并未大范围推广。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分析认为,当前商业模式以峰谷价差套利为主,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备电、动态扩容等应用场景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
而与盈利模式仍不明显的国内市场相比,俄乌冲突加速了国际市场对储能的需求,而国外的储能商业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对众多入局储能的企业而言,更具诱惑力。
一方面,海外大型储能、用户侧储能空间可期。各国能源绿色转型也在驱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美国公布“基础设施计划”,指出2035年实现100%无碳电力以及清洁能源发电;欧盟推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调高至40%的计划。
另一方面,在毛利表现上,除了利润空间很大的户用储能外,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在20%以上,而国内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的毛利率在15%至20%。
在此背景下,海外储能市场增势惊人。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预计“十四五”储能锂电池的总出货量年复合增长将超过5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500GWh。其中,海外市场无疑占据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需求大户”本土的电池产能明显不足,放眼整个欧美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电池厂。此外,海外大型储能对品牌与渠道的要求较高,市场格局仍未形成。因此,抓住国际市场,无疑是当前国内储能企业的市场机会之一。
而国内市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激发了更多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欧美,甚至在贫穷落后的非洲和中亚,越来越多地方看到了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
在国内电力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储能企业正在再次复制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路径,产在国内,销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