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大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发展已成为四川省稳经济促发展的强劲动能。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把培育壮大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如何突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局面,是当下四川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在此期间有什么样的机遇?短期看,在省经信厅印发的《支持工业抢进度拼速度保安全全力冲刺2022年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中,动力电池作为重点产业链将获得资金支持,强化相关企业保产稳链。中长期看,四川更应发挥自身资源、产业优势,科学研判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形势,以“双碳”为导向,为全省经济突破现有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产业升级动力。
发挥锂矿资源禀赋优势
强化电池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我国锂资源较为短缺(查明储量折合金属锂约为540万吨),以矿石锂和盐湖锂为主要存在形式。松潘—甘孜、四川盆地分别为我国重要的硬矿型和卤水型成矿带,尤其是位于甘孜州的甲基卡矿不仅储量为全国在产矿第一,品位也为最优,是世界第二大在产固体锂辉石矿。
由于新能源市场迅猛发展加速需求端高涨,生产端开发条件各异、扩张周期长,锂资源供需近两年来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源安全保供是维持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四川应坚持有序、高效、清洁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支持加快锂矿资源的管理开发。
尽管四川锂辉石矿贮藏丰富,但勘查程度和开发程度较低,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需加速挖掘。做好资源勘察规划,主要瞄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成矿区,深入了解在产矿区的生产开发情况,为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政策扎实调研。
从锂资源开发到汽车电池装配是一个极具纵深的产业链条,应清楚地认识到,相较于上游资源,电池的生产周期更短,产业链库存“长尾效应”将显著加剧锂产品现货价格波动幅度。要加大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交流,通过上下游的合作联动,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平稳运行。
紧抓行业发展难点痛点
构建前沿技术突破激励机制
随着电池行业迅猛发展,四川已抓住承接新增产能的机遇,并聚焦多个细分赛道,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体系。目前已吸纳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四川落地建设生产基地,投资规模数千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投资的研发中心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匹配,要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四川建立第二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需要更加重视,动力电池同时具备技术密集、风险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更新迭代非常快。更可靠安全性能、更高充放电效能、更低终端成本是动力电池技术需要不断破解的难题,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和把握核心技术发展方向与动态前沿,重点针对“卡脖子”技术涉及到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发挥四川科创资源与产业基础优势,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对于相关技术研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探索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机制,不能仅依靠政府财力支持技术攻关,还要鼓励企业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共同寻找科技创新增长点。
关注存量电池回收市场
兼顾产业环境经济双重属性
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动力电池平均每年退役约20—30GWh或16万吨,到2026年累计退役超过142.2GWh或92.6万吨。随着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行业的火热,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也进入高增长期,关注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既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又能开拓巨大的潜在市场,真正实现“新能源=环保”的目标。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缓解产业链电池金属的供给约束,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具有极高战略意义。
退役动力电池的资源性强,再生利用的价值高,尤其是锂、镍、钴、锰等高价值金属化合物组成的正极材料资源价值最高;当前上游资源供不应求,成本不断上涨,更加助推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性。应把握市场规律,紧抓发展机遇,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壮大退役电池回收利用行业。
但是,由于行业生态尚未发展成熟,市场面临行业标准不清晰、回收环节难以打通、规模化应用难以推广的困境。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动力电池行业有超一半企业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尽管已有相关政策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承担主责,但实际执行却不足,因此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非正规的回收渠道。
因此,如何抓住机遇释放动力电池回收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提高行政监督力度,推动“有形之手”积极作为,对符合规定、遵守环保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减免。同时,推进数字技术新基建,充分利用国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做到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认证。
在动力电池迈进TWh时代,四川省迅速反应,政府集中资源积极推动,围绕头部企业在川投产项目,逐步构筑起从锂矿资源延伸至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已成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动能。而随着动力电池产业区域化集聚的持续加强,四川还应继续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坚定不移地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协同发展,将四川建设成为新能源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