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上市公司的提质增效是国资委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国资委今年5月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各央企要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
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31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拟注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优质资产的案例不在少数,央企的优质资产正加速向上市公司平台汇聚。
优质资产涌向上市平台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9月26日在国资委会同上交所召开的中央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发挥上市公司在专业化整合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非公开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切实提升专业化整合工作效果。
今年以来,五矿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株冶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乐凯新材、中国电科所属公司中瓷电子、中国信科所属公司长江通信、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所属公司中环装备、中国建材所属的中材国际、中国船舶所属上市公司中船科技均在优质资产注入方面有所行动。
以中船科技的最新案例为例。公司本次重组标的之一中国海装的风电整机设计及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MW级、3MW级、4MW级、5MW级、8至10MW级及更大容量风电机组关键技术,拥有两项国家级研发平台,其中“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由6位两院院士领衔。
中国电科正积极推进优质资产注入所属上市公司中瓷电子的交易。中瓷电子8月披露,拟向中国电科十三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博威公司73%股权、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业务资产及负债,并向电科十三所在内的多名交易方购买国联万众94.60%股权,合计作价38.3亿元。交易完成后,中瓷电子将新增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与器件、微波点对点通信射频芯片与器件、碳化硅功率模块及其应用业务,公司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拓展。
新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中国建材集团是今年围绕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最频繁的央企,集团所属中材国际、国检集团、凯盛科技和天山股份均在今年进行了资产整合或资本运作。其中,中材国际拟注入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合肥院100%股权。据了解,合肥院前身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水泥研究院,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平台,在水泥技术研发和专业制造领域享有盛誉。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国有企业的内部专业化重组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以平台为主体的中央企业的专业化精准整合将提速,在他看来,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的建设和整合也有望提速。
定增频获大股东认购
《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央企要引导上市公司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助力做强做精主业,并兼顾发展需要和市场状况开展股权或债务融资。记者注意到,围绕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主业,多家央企已经有所行动。
最新的案例是中林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永安林业。公司9月30日晚间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3亿元,用于保定市生物质能循环利用等三个项目,间接控股股东中林集团全部认购。无独有偶,国药现代今年6月的定增也被间接控股股东国药集团全额认购。
攀钢钒钛更名为钒钛股份后的首次定增,也得到了实控人鞍钢集团的大力支持。据披露,钒钛股份拟募资22.8亿元,用于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钒厂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项目,以及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等项目,鞍钢集团拟认购3亿元。
据了解,钒液流电池储能作为新兴产业,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标准均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钒钛股份表示,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鉴于项目相关技术是钒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公司业务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有重要影响。
作为中小尺寸显示领域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天马A的募投项目获得了央企实控人的鼎力支持。根据公司9月披露的公告,深天马A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8亿元用于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等项目,实控人中航国际拟认购9.8亿元。定增后,公司将建设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车载生产线及IT生产线,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下游的发展机遇,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强化重点行业产品和业务布局,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技术水平与产品制造能力。
另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还有国新健康、中国出版、中国国航、中国东航、美亚柏科、*ST沈机等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定增得到了央企控股股东或实控人的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