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4日,由国家电投&融和元储、新型储能产业联盟、风光储百人会、中国风光储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光储充产业大会(简称:金砖光储充论坛)在常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闭幕。本届大会设置“论坛峰会+展示台展示”,既有企业细致入微的分析,也有行业专家为市场发展提出的设想与方案,助力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积极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北京链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卢宇芳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车网互动与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 。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链宇科技的卢宇芳。我分享的题目是《车网互动与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
第一,在国家“双碳”背景下,一方面发电侧的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非常快。另外在用电侧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现非常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预计到2030年会有1亿辆新能源汽车,2040年将达到3亿辆,车载储能容量约超200亿kWh。锂电子电池非常适合中小周期、短规模的储能,电动汽车本来每个都带有60~100千瓦时的容量,非常适合做分布式储能。
第二,什么是车网互动?单向来讲,它是有序地充电,仅仅改变充电汽车的功率,比如中午太阳能发电多的时候多去充,做负载平衡;我们常说的V2G就是电动车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反向放电,具有多种调节尺度,比如给局域微电网放电或者整个配网放电。更广义的我们叫V2X,把车作为移动储能,车车互动、楼宇供电、紧急负载、家庭备用等等,车和万物是互联的。
车网互动应用非常广泛,在交通运输、商业楼宇、工业园区、居民社区,以及可以把电动汽车聚合起来,往上参与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把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依托电力电子和数字化技术,将这些海量分布式资源,不仅是车,比如一些其他的储能,互联起来,实现整个车网互动和能源物联网。
第三,社会价值方面。我们也对车网互动未来市场空间做了一个预测,2030年1亿辆新能源汽车存量的时候,双向电源模块和充电桩设备、系统集成、以及聚合服务都有千亿至万亿级的市场。它的收益价值也是非常得具有潜力,电动汽车如果反向放电,不仅可以低碳、零碳,还可以净的负碳排放量。比如到2040年有3亿辆电动汽车的时候,考虑到车辆平时的出行以及其他的动态因素,它还是有100亿度电的调度灵活调度电量,可以灵活支撑30亿千瓦的功率,年均预计可以减少7亿吨的碳减排。
我们现在处在2021~2025年的孕育突破期,有序充电被大规模推广,V2G试点逐渐展开,标准逐渐完善,同时有一些车型开始V2G商用化;2026~2030年是提升推广期,V2G开始实现的局部的商用化;2031~2035年,有序充电基本上可以全面覆盖,V2G可以实现大部分场景的覆盖,以上是它的主要社会价值。
我们公司对V2G场景融合了我们的底层电池的算法技术和电力电子的硬件技术,以及上级云平台架构,构建整个技术平台。因为我们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所以我们的电池算法和电力电子都是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基础,也是行业最前沿的相关技术。技术构建平台,场景定义产品,在技术上面我们产生了怎样的产品呢?我们建立了一个产品矩阵,“云”的零C云平台,“边”的云控EMS控制器和智能充电控制器,和“端”的产品,比如V2G智星堆、全气候超充桩和移动充电机器人,下面我给各位一一汇报一下。
其一,“云”。我们叫零C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致力于提供安全、智慧、低碳的管理平台。主要两大功能也是现在客户最关心的,一个是能流管理,一个是碳流管理。能流,比如车网互动、需求响应、微网群控、虚拟电厂。碳流,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碳排放、碳证、绿色交易的政策,我们平台也有对碳足迹的追踪和碳减排,以及碳交易。
我们的平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试点运行,产品特点主要是前端可以做智能展示和运维,以及对平常的发电和用电进行预测,还有能源管理的调度以及交易等等。在一些综合的工业商业园区和“光储充”微网以及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的交易都可以用到。现在做这个平台的非常多,我们平台有什么差异化的特点呢?
一,“快”。现在的微网或者储能施工交付周期比较长,进场之后需要调试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我们在已有项目中可以做到小于七天的交付,以及把新设备的接入和部署在一天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二,“稳”。前几年就开始的储能或者微网的服务场景,现在都是一些不良资产了,放在那里没人管理,EMS也坏了,电力电子器件都坏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升级和运维,以及全时刻的监控,可以给用户最安全的运营。
三,“美”。可以把灵活分布的海量汽车进行聚合管理。我们在广东佛山、天津、义乌都有这样的园区示范,各地都可以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去做监控。现在全国电力市场还没有进行统一,所以我们在响应一些虚拟服务的时候,也只能在省级或者市内进行相关的响应。
如图是我们给爱旭股份在佛山的工业园区做的一个示范,我们的平台分为这几层,最上层的展示层,功能层、业务层,给用户提供最方便的服务,还有底层是我们的储存数据和边缘层的模型算法。
其二,“边”。我们研发了自己的关于微网云控EMS控制器,在传统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它的算力,同时它是定制的,因为都是板卡结构,即插即用,可以联合物模型仓库进行快速部署,而且可以云边协同。前段时间我们给清华大学今年前的微网系统进行升级,由于疫情原因工程师进不了学校,我们让一个在校的同学帮我们接了小网关,这个控制器放在我们办公室就可以实现对清华微网的升级和管理,这个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得到客户的认可。
针对几年前布置的桩,现在很多桩要么就被搁置了,特别是重庆那边的一些限电的因素,没有办法进行满屋顶充电。华南地区都在进行充电桩的智能改造,之前的传统桩不具备这个功率条件能力,我们开发了一款智能充电控制器,它本身非常小,接在充电桩里面就可以升级为智能充电桩,比如我们做需求响应或者调频服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桩改造现有的桩进行调节,而且这个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其三,“端”。第一个产品是我们的V2G智星堆。现在V2G的桩逐渐地普及,包括过往做了非常多的试点,南网也开始和一些单位和政府园区,以及车企都在积极地参与车网互动。我们的堆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充电行业的模块比如单向的AC/DC或者DC/DC模块售价基本上0.12元/W左右,但是双向的ACDC大概0.8~1元/W,非常贵,一台V2G的单价可能1.5、1.8元/W,对于V2G推广来讲非常不划算。但是一辆车假如80度电,平时车主只愿意放拿60%~80%的电量参与调度,如果我们按照15千瓦放电的话,它两三小时基本上就可以完成放电了。我们的V2G智星堆设计一堆多枪的方法就是让V2G的模块实现分时复用,比如8~10电让这个车参与服务,10~12电让另一辆车参与服务,这样可以实现V2G服务的低成本和快速部署。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智能调控功能,比如这几辆车停在这里,优先充放哪一个对用户成本更低、收益更高,我们也有一套协同的算法。用户很担心我的电动汽车参与这些服务,赚这几十块钱,电池到底有多少损伤。我们团队本身对电池衰减的研究很透彻,所以我们会把对电池衰减成本定量感知的功能集成在对应的充电APP里面。用户参与完V2G服务就可以知道比如我参与这次V2G充电,成本可能是几毛钱或者几块钱,但是我有几十元的收益,这样可以更好地教育和鼓励用户参与V2G服务。
第二个产品是我们的全气候超充桩。现在超充比较普遍,昨天也有领导同行提到了超充、秒充(500千瓦)。现在电动汽车快充的难点不在桩上,而在车上。车的电池到底能否承受这么大功率,在冬天问题就更明显,锂离子电池由于冬低温下本身化学反应特性导致不适应大功率充电。我们首先采用了快速的脉冲加热,这个也是和主机厂客户做的,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实现6~8摄氏度/分钟的升温速率。我们今年也在冬奥示范上用了我们的算法,实现了快速加热和5min充电200km的全气候快充。因为我们这个是双向的充电桩,它也包含全频的对电池的诊断功能,同时我们配置了柔性储能,可以提高桩的经济性。
第三个产品是移动充电机器人。我们近期9月份在南京的展会上会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机器人概念现在很普遍,无论是主机厂还是充电运营商都会推出,但是成本太高,同时市面机器人基本自带储能,安全风险也增大。我们结合了充电领域以及机械领域的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机械臂的移动充电方案,在一些有棚的或者地下停车场部署充电机器人,解决油车占位的问题,同时用户充完电机器人可以自动拔枪,相当于这个充电机器人又解放了,又可以服务下一台车,而且我们的成本可以做到比较低的,一台机器人4位数没有什么问题。同时我们可以实现动态车桩比,比如假期这个充电站需求很高,我们可以再多调几个机器人过来,平时工作的时候可以把机器人移到别的地方去。此外,我们也把普通的充电智能有序的充电、V2G的服务都可以集成在这个机器人里面。
解决方案方面,我们做了交流耦合微电网和直流耦合微电网的方案,一般我们推荐用户有条件就用用直流方案。架构上少了1级的AC/DC,降低了很多成本,也提升了能量转化效率。在光伏、储能产品上我们都有深度的合作伙伴,结合我们自己研发的充电桩、云平台等产品,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方面,新能源的相关业务里面有很多角色,比如B端的厂区业主、新能源EPC、能源国/央企、C端车主、电力交易市场等。链宇现在更多的是对接新能源EPC和一些资产持有方,给他们提供技术方案和支持。比如一些大的资产运营方,他们不知道投这么多资产到底哪些收益更高?哪些不值得投入?现有资产怎么运营提高收益?后续如何做投资决策?我们基于技术的理解与研究,也这些客户提供一些资产的托管运营和投资决策建议以提升收益。此外,我们在自己的平台上聚合了更多的分布式资源之后,就可以往上响应电力市场的服务,以及服务C端的车主让他们赚取收益。
投资价值方面,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光储充”,我们把车网互动也结合进去,它的价值就很显著。一方面,在投入资产时,我们就可以把车作为移动储能的一部分考虑进去,所以成本方面会有降低。另一方面,测算回报周期时,前几位同行也有提到,现在储能很贵,在于没有充分挖掘其参与服务的价值,我们配合自己的零C运平台,更多挖掘储能的价值,展示电动汽车的能源属性,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另外,在快充等厂站,我们可以把“光储充放”一体化协调起来,降低它的增容费用,促进绿电消纳,以及参与现在逐渐开放的调峰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调频市场等等相关的辅助服务。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做的一些项目案例:
一,我们在广东佛山光伏工厂里把车网互动引入,做了微网群的改造,他们工厂比较大,我们把光伏微网、储能微网、直流微电网,整个集中在我们管理平台上,进行微网内的管理和微网间的交易,使园区内部整个用能成本最低,根据我们测算,完成改造后工厂大概每年可以节约50多万的电费。同时我们研究了佛山本地相关的电力市场,通过这套系统往参与一些服务,还可以用一些额外的收益。
二,天津北辰工业园区的项目。常规情况下需要配置260千瓦光伏和500度电的储能,都是单向的充电桩。我们同时给客户提供了融入车网互动的方案,把充电桩改为V2G桩,同时考虑EV车主参与V2G的服务时间,我们只需要投入300度电储能,还可以把投资收益可以从3.4%提升到改为9.2%,客户选择了我们后一个有吸引力的方案。
三,浙江义乌能碳双控综合能源管理。现在零碳园区、低碳园区试点非常多,我们给客户在义乌的一个零碳园区提供了能源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比如园区用电、用灯、空调、大型能耗设备等,通过能源信息化管理和监控优化能效。
以上是我们公司现在做的业务介绍,耽误大家几分钟时间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公司很年轻,我们去年4月份成立,应该是今天演讲里面最年轻的公司,欧阳明高院士是我们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我本人的博士生导师。公司去年拿了天使轮的融资,并和一些新能源车企、电网公司等等开展相关的合作。
公司使命是致力于车网互动和能源物联网的相关研发和推广,立志成为面向碳中和的交通能源互联的变革者。除欧阳老师外,四位创始人都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分别在车辆学院和电机系,所以我们对电池本身的理解和电力电子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入,也有很硬的基础。以上是我们公司现在获得的一些相关荣誉和专利称号,以及我们相关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一些电池厂、整车厂、能源企业、高校等等。
以上是我汇报的内容,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关注,也非常欢迎大家想会后交流和赐教。我们来这里更多的目的是多跟大家学习,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