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片新的投资建设“蓝海”,光伏治沙逐渐被看好。有专家提醒,大面积上马光伏治沙项目,既要考虑光伏发电的接网和消纳问题,也要考虑建设施工和运行的生态保护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等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
去年以来,“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各类文件中就被多次提及。
《实施方案》介绍,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2021年10月份,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
位于甘肃某戈壁滩上的光伏基地项目。摄影/章轲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项目,有利于加强土地、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水平的同时,获取显著生态、经济和减碳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专家分析,光伏治沙具有生态、经济和减碳三方面效益:
生态效益突出。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友好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发挥西部北部地区风光资源优势和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未利用土地优势,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通过输电通道送到东中部地区,既能够实现西部和东中部地区在土地资源、绿色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又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减碳效益明显。通过建设风电光伏大型基地项目,既有利于推动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水平发展,还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绿色电力支撑,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据亿利洁能(600277.SH)介绍,已经“将发展治沙光伏作为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托控股股东亿利集团多年治沙成果储备的大量土地资源,结合现有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运维经验技术积累等优势,具备发展大规模光伏治沙项目的基础条件。计划在黄河几字湾区域实施风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布局光伏治沙业务投资运营。
5月,中国电建(601669.SH)所属湖北工程公司中标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第二标段EPC总承包工程。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可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年均供应绿色电力4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万吨。
建设、施工和运营风电光伏项目,需重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问题。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随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电光伏项目的陆续上马,建设、施工和运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问题也引起各方重视。沙漠、戈壁、荒漠属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应严格限制、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环保专家说。
上述《实施方案》也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评价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和效益,研究出台光伏治沙等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标准规范。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专家朱源日前在解读《“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时介绍,为应对“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的新任务,生态环境部门已进行了提前谋划和部署。
他举例说,例如,我国宣布将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为此,要研究制定风电、光伏、地热等行业和项目环评管理政策及要求,避免在鸟类等野生动物重要生境和迁徙通道布局,推动非化石能源规划和项目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