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大军陷入离职潮,没有资本能维持多久?

发布日期:2017-06-01

核心提示:并非所有节日前都要互祝快乐,像清明、端午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传说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江、大文
         并非所有节日前都要互祝快乐,像清明、端午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传说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江、大文豪屈原投水,是个悲壮节日。

今年端午节前一天,百度又有第4位副总裁离职,最先是主管无人驾驶的副总裁王劲离职。和百度老板李彦宏心情不好的,还有乐视老板贾跃亭。报道说,端午节前夕,乐视北美宣布裁员75%,连在硅谷中心的家具都卖了。

投资界评论说,无论是对于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百度,还是对于进入造车领域的乐视来说,当前都是生死局、生死劫。这真应贾跃亭那句话:即使万劫不复,乐视也要把汽车梦进行到底。

在无人驾驶、新造车领域悲壮,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悲战。5月27日,长安汽车即宣布,长安汽车旗下车型可坐享直降4000元到18000元的优惠。“我实事求是地跟你说我们现在也很矛盾,降价也不是好事,不降价呢又面临市场被蚕食。”正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的悲诉,开年就被吉利抢走风头和自主一哥地位的长安在4月面临销量市场双降,也像长城面临长安抢地盘抢走自主一哥地位那般悲观。

悲惨的是,4月中国汽车产销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1-4月生产9.4万辆,同比下降1%,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70万辆的计划再次落空。5月中旬,工信部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进行公布,结果太可悲了:申报的9.4万辆中仅有8.5万辆符合首轮补贴标准。要知道,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是产销50万辆啊!

中国汽车界最悲的好像不是如雷贯耳的传统造车企业,而是那些闻所未闻就在中国小地方占地圈地称王造车的玩家。据说,亮出旗号有20多家,还有100多家呼之欲出,虽然他们打出的旗号很奇葩,但扛旗的人只要报出名号能吓你一大跳。

他们大多有互联网思维,和常人的想法不一样——“羊毛出在狗身上,猪埋单”;他们的造车偶像不是奔驰、福特那样的榜样和前辈,也不是王传福、李书福那些草莽的“舒服哥”,因为他们上来就要造跑车、造高端车,他们顶礼膜拜的是钢铁侠——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造车就造特斯拉”;传统造车怀胎3-5年,他们怀胎10月不是梦——还可以5个月;虽然还没拿到造车的准生证,但这似乎丝毫不影响他们造车的梦想……

就在这些造车玩家窃喜的同时,奔驰、福特、大众等洋大爷们都想通了一件事:若想在世界领先,还必须再在中国领先;要在中国路上继续领跑中国车,只有在新能源车这个全新领域才可能做到。

大众与江淮的纯电动乘用车合资模式,更让这些洋大爷狂欢,原来还可以这样搞,谁说在中国只能生“二胎”,要干新能源汽车就生“第三胎”。

不光是洋大爷想干新能源汽车,上汽、北汽、东风、长安、一汽、广汽等这样中大爷们早就摩拳擦掌,摆好架势了。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与新能源汽车积分(NEV)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要求,在华汽车制造商在2018年将自身8%的产能转移至电动和混动汽车领域,2025年比例达到15%。按照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有500万辆电动车保有量。

一看中国“家长”来真的了,中大爷们无论是碍于面子还是里子,更重要的还是看重帽子,就开始大干新能源汽车了。

于是,在世界车坛最前沿、最炫酷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出现159辆新能源汽车、113辆全球首发车,首发和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不下40款,阵容空前强大,电动车型从纯电、插混、燃料到增程,应有尽有,好不壮观。

电动出行“被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北、上、广、深、津、杭等中国风向标城市,传统燃油车受车牌、路权等限购限行限牌限停影响,而购买电动汽车不仅能够得到经济补贴,还能相对轻松上牌、上路、上场(停车场),畅行无阻。

2020年——中国十三五结束那年,也是中国新能源车企补贴退出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转折、大决战元年,几乎所有中外老牌车企都把这一年视作进军新能源汽车最佳之年,无论是产品准备还是市场准备,都准备好了。

到2025年以及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将这会比这一百多年来传统燃油汽车所经历的更加深远。大众、上汽等中外汽车巨头们正转型升级与行业一同前行。

他们在资本、资金、现金上都准备好了,不差钱;他们在“三电”、无人驾驶等核心技术和黑科技上准备好了,不差技;他们在挖人、留人、用人、激人上准备好了,不差人;他们在平台、舞台、高薪、福利、待遇准备好了,不差诱!

该提醒那些造车的新玩家们,准备好了吗?别玩大玩过头,被玩没了,后果很严重!

撰稿:边思远


 
关键词: 观点 新能源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