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一“纤”牵

发布日期:2022-05-23  来源:云南网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在祖国辽阔的西北内部戈壁滩上,擎天而立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正在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风电叶片每转动一圈即可产生一度多的电力,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正在我国蓬勃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风电新增容量达7161万千瓦,同比增长178.7%,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祖国辽阔的西北内部戈壁滩上,擎天而立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正在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风电叶片每转动一圈即可产生一度多的电力,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正在我国蓬勃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风电新增容量达7161万千瓦,同比增长178.7%,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2030年乃至2060年,清洁能源都有着清晰的增长轨道和明确的增量空间。
 
QQ截图20220523201551
 
中国公司参与的意大利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摄影 刘咏秋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也是风电整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零部件,叶片的80%成本来自于原材料,而60%的原材料成本来自于纤维材料玻璃纤维,小小的玻璃纤维材料牵动着风电产业的效能与前景。
 
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上,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赢得全世界瞩目,在这里举行的雪车比赛惊险刺激,而雪车所需的重量轻、抗压力的材料就来自玻璃纤维。在国外一项最新的科技实验中,将废旧风电叶片进行回收开发,提取其中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拉风的滑雪板,性能稳健又灵活,完全不输传统名牌。在风机上转了几十年的叶片,回收开发后仍然能保持高强度质量,已然能够充分证明叶片材料的价值。而随着回收工艺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可在更多高端消费品上再利用。在未来大热的”冰雪运动经济”“环保循环经济”赛道玻璃纤维势必大放异彩。
 
除此之外,像血管一样遍布全国的铁路轨道也将迎来“盔甲”新衣。轨道设施常年处于露天的暴晒雨淋或隧道阴暗潮湿环境之中,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很高。近期,由多家产学研单位联合完成的新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过为传统轨道电力、应急设施“穿上”高强阻燃型玻璃纤维的新材料“盔甲”,其强度、阻燃、耐腐蚀、绝缘、导热、耐水等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较高要求。玻璃纤维将再次成为新型材料的宠儿,不久的将来,会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得到广泛应用。
 
“风”光无限一“纤”牵。细小的玻璃纤维逐渐成为现代新兴材料的排头兵,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中争取优势、赢得主动,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实践,以玻纤纤维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为现代产业构建发展注入了前沿的科技,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离不开深度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源是科技创新。玻纤纤维行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启示我们,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实施玻璃纤维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行业产能过快增长;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玻纤及制品的研究开发与运用拓展,着力推动全行业向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构建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科研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加快科技要素培育。协调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释放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攻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正是由于前端的研发能够快速进入市场规模投产,玻璃纤维才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成为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现代产业构建要推进“四链共融”。玻璃纤维所代表的新兴材料在现代产业中的一次次广泛运用和成功验证,证明了科技创新、能源优化、现代产业转型有着鼓舞人心的真正力量和价值。要加大各方面资源整合,开展协同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共融”,加强共性技术供给,才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在下一波技术浪潮冲击来临之前,主动出击、严阵以待,更需要拓宽思路、扩大覆盖面,推动玻璃纤维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新材料企业要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汇聚高端技术人才,才能助力现代产业体系的航船行稳致远。

 
关键词: 风电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