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储能项目共有超3200块锂离子电池,总储能容量10MW/40MWh,于2018年首次对外报道,是亚利桑那州首个独立储能项目。项目储能解决方案由Fluence(美国领先储能产品服务商)提供,Mortenson(储能系统生产商)是项目EPC单位。开发运营商AES是一家可再生清洁能源私营公司,业主单位为Salt River Project是一家以社区为基础的非营利性公共电力公司,也是大凤凰城都市区最大的电力供应商,为超过100万客户提供服务。
据官员称,作为预防措施,4月21日已经通知了事故所在地周围0.25英里区域内的企业,要求他们在21日晚上6点之前撤离该地区。21日疏散后,工作人员使用机器人安全地打开储能集装箱的门,并排出了建筑物内易燃气体。在4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钱德勒消防局的一位发言人证实,这个电池储能系统在电池着火之后启动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目前已经得到处理和控制。
该事故调查报告认为当时储能电站爆炸有五个主要因素:
首先,“电池单元的内部故障引发了热失控”。
其次,“灭火系统无法阻止热失控”。
第三,“电池之间缺乏热障导致级联热失控。”
第四,“易燃气体浓缩,没有通风装置”。
最后,“应急响应计划没有灭火、通风和进入程序”。
可以看出,除了电池自身及温控管理系统缺陷外,当地部门对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控机制缺失也是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原因。
比如,事故发生前,周围企业负责人已经注意到有些异常。Southwest Auto Care的老板Chris Kinzy说空气会让眼睛流泪、喉咙也有点肿胀。事故发生后,在马路对面工作场所的Kinzy一直在看着浓烟从电池储能设施中飘出,但直到4月21日才收到撤离的通知。以及因2019年附近另一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在消防员进入检查时突发爆炸,造成8人受伤,过去惨痛经验导致钱德勒消防局在事故发生后也未第一时间进入事故地点查看。
这都暴露出对于电化学储能电站各环节的安全管控,政府部门和应用市场都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应对机制。
而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美国。距今为止,国内也已发生数起储能电站安全事故,去年“4·16”丰台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爆炸事故,火灾直接造成财产损失1660.81万元,1人遇难,2民消防员牺牲,就在事后调查中被认定为一起责任事故,项目投资建设方、设备采购安装方等多方都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这些事故暴露出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控漏洞,就为当下新型储能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目标埋下巨大隐患。因此,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明确制定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管控规范和责任划定至关重要。
2021年12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就在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发展座谈会上表示,要建立健全新型储能技术标准、管理、监测、评估体系,保障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运行安全。推动健全新型储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筑牢安全底线。
安全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此共识下,我国现已陆续出台多项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储能电站安全监控举措和责任划定予以规范。
法规方面有,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明确新型储能项目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履行项目安全、消防、环保等管理程序,落实安全责任。同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类消防建筑要求。
标准方面有,2022年4月国家发布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铅碳电池、液流电池等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的技术、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持续改进等内容和要求。
在专项法规和标准的约束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事故发生率就可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