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王方龙:新能源的发展要靠技术本身来解决

发布日期:2017-05-26

核心提示:5月25日,2017中国汽车创业投资峰会暨中国(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合作大会方案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未来。新势力为主题
          5月25日,2017中国汽车创业投资峰会暨中国(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合作大会方案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未来。新势力为主题,立足汽车产业变革带来的产业创新发展新机遇,重点突出汽车整车、零配件、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创新发展。会上,来自四川省政府领导、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领导高屋建瓴地建言献策,共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以下为江淮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发部长王方龙和主持人贾可在圆桌互动环节演讲实录:
 
 
江淮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发部长王方龙
 
          贾可:江淮跟大众成立了合资公司,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方面是一个外企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达到三家了,这是非常突破性的事情。还有就是大众跟咱们江淮做的可能是一个新的LOGO,这也意味着大众跟江淮可能要在中国开创一个新的经济型电动车的方向。那从您的角度来讲,您现在觉得开发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是挺大的,资源整合是很多的,那么你觉得目前你们碰到的一些具体困难是什么?
 
          王方龙: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也对新能源的发展也做一些产业化过程中的感想。
 
          刚才主持人讲叫“新能源 新势力”,江淮前几天应该是有很多的大事件。为什么是这样?第一个前几天5月20号是我们53周年的纪念日,在前几天,发改委的公告也发布了,江淮与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获得了国家的审批,同时我们又以这样一个新势力的角度来看待新能源的发展,所以对江淮来说应该是一个新老势力的整体结合,这是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江淮应该是传统车企,从原来的定义来说。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也对“十三五”战略做了清晰的定义,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细乘用车。经过这10年的时间,我们通过产业化的开发,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实际上从我对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未来对新能源的趋势和路线,不管是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包括技术路线,包括各个企业的明确战略,实际上都是相当清晰的。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其实我觉得在目前来说,各个车企面临的还是在技术上本身的一些问题。第一个就是成本的问题;第二个是本身这个里程的问题;第三个就是一个安全的问题;第四个就是充电的问题;再一个,长远来说的话,第五个就是电池回收的问题,也就是二次利用的问题。前几天我在上海参加一个论坛的时候也在讲这个事情,目前而言,对新能源的发展仍然是以技术驱动为引领的行业,因为它很多的材料体系,包括它的一些发展模式,包括一些产品的平台扩展,是都在不断探索中。我觉得市场上面产品可能在不断增多,但是我觉得从技术本身来说,可能还是要优先去解决我刚才讲的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对于市场所认为的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说充电的问题,如果真正能达到充电30分钟以内,很多对充电设施的依赖度也会不断降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新能源的发展仍然需要靠技术本身来解决。谢谢!
 
          贾可:王总,您从研发的角度谈一下跟在座各位,在研发的角度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合作机会,或者说有什么样开放的、资源整合的机会呢?
 
          王方龙:刚才几位嘉宾也讲了,实际上随着未来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我们经常讲共享,共享就是一个生态圈,不是靠某一个资源或者某一个系统,或者是某一个人就能把这个共享做起来。什么叫共享,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资源进行系统的配置,去优化这些配置。作为主机厂来说,我们是提供车,车在未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移动平台。这个移动平台靠什么,靠网络,靠运营平台,还要靠我们能源补给的系统。通过我们的车来系统实现,所以在这里面我们的合作还是很多的。
 
          另一个方面,在示范推广和运营方面,各个地方的政府实际上和当地的企业,我们都有很多合作的机会。通过我们和张总这边,我们在成都这边,江淮的车运营,还有在其他地方的运营,我们都可以做一些深入探讨。江淮实际上在四川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布局,在遂宁我们2014年已经建了新公司。今年也会加大新能源领域在四川的布局。所以我想我们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提供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
来源:新浪汽车作者:王方龙

 
关键词: 观点 新能源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