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地下电网“主动脉”失火
4月21日下午4点25分,位于地下12米深处的合肥市110千伏裕溪路地下电缆隧道内浓烟滚滚,身着全套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的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灭火作业……
这让人紧张的一幕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当天下午,安徽电网首次组织开展地下电缆隧道火灾应急演练。现场模拟4月21日下午4点05分,合肥市东部电网“主动脉”裕溪路地下电缆隧道距入口25米处有明显烟雾,隧道上方的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立刻运作,现场1号区防火门自动关闭、通风装置停运。
同一时间,合肥供电公司电缆在线监控平台发出异常温升和起火报警,自动发送预警单至距离隧道最近的运维人员手机上。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向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发出负荷转移申请,确保周边重要用户及普通市民用电安全。20分钟内,运维人员抵达现场,在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确认安全后,穿着全套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全封闭的地下环境,抓紧时间扑灭残余火患。
至当日下午4点50分,经过近45分钟的“加速度”紧张处置,裕溪路电缆隧道内火灾隐患排除,全过程未对周边正常供电产生影响。来自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火灾试验室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接力,对现场防火隔板、灭火弹等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及状态评估,确定防火装置正常运行。
地下电缆隧道可以“闻烟识火”
“目前合肥电网35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达477.815公里,在全省占比超6成。这些地下‘主动脉’位于密闭的空间内,其安全运行直接决定着城市供电可靠性高低。"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副主任关少卿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智能运检和管理新思路,通过在地下电缆隧道内全面布置智能机器人、自动灭火等一系列在线监测装置,有力提升运行安全系数。
以裕溪路电缆隧道为例,这里安装了由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大先研院等单位合作、自主研发的超早期火灾预警"闻烟识火"装置。它通过空气采样实时分析,一旦设备受热、受损释放出的热释离子浓度超过设定值,系统立刻警报并自动定位隐患,迅速启动对电缆损害极小的移动式消防机器人和固定式灭火弹进行精准灭火。
合肥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人说,在本次演练过程中,电缆在线监控平台精准发现火灾隐患,隧道内灭火装置快速准确处置,有效地检验了防火设备运行情况,下一步将积极总结本次火灾应急演练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进一步为城市可靠供电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