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随风律动。崆峒区发改局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5日电 (通讯员 梁璐)“刚开始以为建这个风电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影响,没想到竟成了风景,还经常有年轻人来拍照观光。”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关梁村村民马存学说。
在峡门乡关梁村、麻武乡端里村,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坐落在山沟梁峁上随风律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成为乡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与风景相呼应的是自该项目自运营以来,较以往传统发电所节省下来的7264.38吨标煤以及这三个月内所创造的2421.46万度绿电价值。
这正是崆峒区实现“双碳”目标和“双控”要求漫漫长路上的一次试炼。
这次试炼源于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上为区域内能源发展所指明的方向:“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坚持‘双控’倒逼、先立后破,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
“能源资源正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风电作为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电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崆峒区发改局局长杨喜平说,“我区作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广泛应用风车农业生产,可大幅提升产能和效率。”
据悉,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自2021年8月底开工,总投资8.7亿元,涉及峡门、麻武2个乡镇12个村,建设麻川、端立、汪陈湾、白家山、颉岭5个分散式风电站,占永久用地40.02亩,安装3.6兆瓦双馈风电机组30台、3.4兆瓦双馈风电机组5台,建成110千伏升压站1座,架设集电线路55公里、基塔192基,架设外送线路20.8公里、基塔73基(华亭48基),配套其他附属工程。
风机在乡村能不能“种”下去,一要看“收成”好不好,二要看开发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如何合理规划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让风电场与当地群众和谐相处,更是在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该项目投资方负责人王树东补充道,“选择峡门乡关梁村与麻武乡端里村作为项目开发地点主要是因为这块区域在避开生态红线、乔木林、矿区、基本农田等禁止风电项目开发的位置外,还具有比较好的风速能驱动风力发电机组发电。”
去年12月28日,该项目5个25兆瓦风电场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填补了平凉风力发电的空白。
5条集电线路全部采用架设,全长55公里,为当地后续经济发展留出空间;风电场投产后,建设期间运输、施工车辆走过的道路以及作业面影响过的植被正在快速恢复……如今,风机和道路置身于山野中,很难看出大规模施工的痕迹。
“这些风机的‘大脑’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不仅度电‘必争’,还能通过智能物联操作系统与其他风机协同一致,实现整场发电量的效益最大化。”该项目风机供应方海装风电项目负责人鄢博然说。
崆峒区发展改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项目预计年有效利用小时数约2058小时,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9500万元,上缴税收1235万元,可节省标煤7.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5万吨,为新兴能源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城崆峒正在成为平凉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35台风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绿色电力,自投产至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超2421.4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近24141.96吨,减排二氧化硫4.1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随着风机智能化、控制策略和发电能力的提升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我们的风电项目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这个风电场的基础上,推进建设200兆瓦风力发电和450兆瓦光伏项目,进一步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以及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行全产业链建设。”崆峒区发改局副局长、能源局局长刘鹏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