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山城重庆,于本世纪初刚刚完成从摩托车企向汽车制造企业转型的力帆集团,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并于2015公布了一项名为「智蓝战略」的新能源规划。
这个战略框架下,力帆明确提出将在新能源产品研发、换电运营和租赁服务三大板块共同发力,企图在未来的新能源车时代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盼达用车」正是其孵化的一个明星项目。
上线一年,杭州率先盈利
根据官方的介绍,盼达用车由力帆集团战略投资并控股,2015年11月11号率先在力帆总部所在地重庆上线,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共享单车才露出星星之火,共享汽车的玩家也屈指可数,西部重镇重庆是一个尚未被共享汽车服务开拓的蓝海。
仅仅在重庆上线半年之后,盼达用车正式启动了杭州市场的运营,截至目前已经进驻了重庆、杭州、成都、绵阳、济源、郑州 6 个城市,使用的车型是绝大部分是力帆定制的 330EV 纯电动车,接下来将会加入力帆 650EV 车型。
到2017年3月,盼达用车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7000台,建成分时租赁站点600多个,累积用户数超过60万,单车单日运营时长为8-10个小时,单车单日车均3.7个订单,单车单日最高循环次数高达17次,单车单日最高行驶583公里……
盼达用车CEO高钰博士向钛媒体介绍,“以杭州为例,每台车每个月平均租赁时长达到了15.7小时,83.7%的用户每周使用次数高于4次,单车单日平均营收173.3元,平均的运营率在40%,已经率先实现了盈利。”
快速扩张的“杀手锏”:换电模式
分时租赁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十分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已经有了整套近乎标准化的业务模型。通常的方式都是平台方建设自己的线下网点,配上充电桩,用户在几个固定网点取、还车,当车辆处于闲置期间再对它们进行充电。
但说到底分时租赁是个重资产的O2O项目,上面提到的这种方式需要平台方自建充电桩以及租用停车位,放到资源紧张的一二线城市,会产生极大的运营成本,另外充电过程也会消耗一部分时间成本,间接减少车辆的运营时间。
盼达用车和其他分时租赁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其采用的换电模式,它将每台车的电池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由能源站或者能源车对其换电操作,丝毫不受充电桩和网点的限制。
为盼达用车提供能源补给的公司名为移峰能源,它是力帆「智蓝战略」战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力帆股份全资的子公司。
移峰能源在重庆建有大型的集中式能源站,先是从电厂直接买电,然后由大能源站输送给小能源站或移动能源车,由力帆「智蓝战略」战略下另一家公司——无线绿洲负责统一进行车辆调度和站点管理。
盼达的换电模式具体运行起来又有两种:第一种场景是用户把车开到能源站,由专业人员操作换电;第二种是电量低于40%之后,通过前装的车联网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并派移动服务车前往。
钛媒体记者在位于重庆力帆集团总部旁边的的移峰能源站,体验了一下这种换电模式,整个流程为半自动化,现场的工人通过一个机械臂可以在三分钟完成一辆车的电池更换,足以满足一整天的运营时间,而类似的能源站在重庆有十几个。
将换电作为杀手锏,盼达用车在市场上得到了迅速扩张,这背后离不开力帆旗下移峰能源和无线绿洲两家公司的配合。
冥冥之中,盼达用车已经在这条极长的产业链中建立了自己的生态闭环,其发展路线愈发清晰,它选择了一条资产最重、风险最高同时也是壁垒最大的发展路线,对于一般的竞争者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的。
定位年轻群体,定价简单粗暴
共享汽车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这项服务并不像打车服务一样高频。盼达用车CEO高钰博士对用户定位非常清晰,她认为共享汽车在目前这个阶段要覆盖到的并非所有用户群,还是以年轻用户为主,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的出行方式。
无论是分时租赁还是长期租车,作为一种出行服务之于消费者而言,最敏感的无非就是价格和时间这两个主要因素,这是盼达用车制定运营策略过程中两个主要的考量因素。
目前所熟知的分时租赁汽车服务,如奔驰旗下的 Car2G、宝马旗下的 DriveNow等,通常是以「起步价+里程+时间」的多重计费模式,根据需要和你实际的行驶里程收取收费。
相比之下,盼达用车的逻辑则是既简单又粗暴,选择了单纯用时间来计费的方式,每个小时只需要19块钱,这个价格略高于地铁、公交,但相比出租车、网约车之间又要实惠很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出行选择。
“共享单车的盛行是为了解决最后1公里的出行问题,共享汽车则是为了解决最后80公里的出行问题”,盼达用车CEO高钰博士认为这才是共享汽车对整个交通系统的最大价值。
适中的服务费用,再加上随借随还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无车族出行难的问题,即使对于已经拥有私家车的群体,也能避免限行、停车难等常见的困扰。
但共享汽车毕竟不同于共享单车,除了要面临层层监管部门的审查,运营过程中的车辆保养、电池维护、保险定损都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作为保障,甚至未来进军一线城市的牌照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