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主力军。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
刘汉元认为,从消费端成本、减少碳排放、能源的投入产出比、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多个层面来考量,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但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落地。”他表示。
去年,受煤炭供给紧缺、价格上涨、用电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缺电情况。而个别地区为完成全年双控目标,出现突击式拉闸限电、限产。
对此,刘汉元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的问题。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有效落地,针对以上问题,他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建议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以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二是建议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在电网负荷高时向电网反向售电,负荷低时存储电网过剩电量,以市场化机制通过充放电的价差获得相应收益,从而降低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三是建议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的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