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县2022年将积极发展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

发布日期:2022-02-25  来源:宁海县人民政府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浙江宁海县2022年将积极发展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
 关于宁海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县紧扣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县域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8%,好于省市平均,位列全市第4,两年平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8.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聚力产业转型提能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2.2亿元,增长14.3%,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均居全市前列。重点产业引领发展,“365”产业增加值增长13.9%,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5%,“246”产业增加值增长15.6%,高于全市平均4个百分点。企业培育蹄疾步稳,“215”培育企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品字标”认证企业9家,8家企业入围市“大优强”企业培育工程。发展平台转型提升,获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优秀基地,获评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2家,文具智能工厂云平台项目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东方日升入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工业全域治理成效初显,完成拆旧200余万平方米,开工建新企业80家。企业服务能力优化升级,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完成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县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被列入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服务业起势发力。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增长7.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互联网软件行业营收分别增长55.5%、96.3%,居全市前列。商贸经济保持稳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6.7%,其中,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0.8%,排名全市第二,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5%。电商领域加速发展,新增省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省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站(点)4个。交通运输业持续向好,道路、水上运输业周转量分别增长10.4%、6.2%,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6.3%,位列全市第二。全域旅游蓬勃发展,通过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复核,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稳步增长,“静城·宁海”品牌获评全省首批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市首推猕猴桃气象指数险等两项产业险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75%、14.39%,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低位。
 
农业发展形势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品种达36项,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富甬哈密瓜合作社成为国家农民合作社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平台建设再上台阶,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成功升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花果渔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围国家示范园创建名单,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全数字化南美白对虾育繁一体化项目等重点工程平稳推进。稳产保供能力提升,整治粮功区“非粮化”2.4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生猪存栏量提升至11.7万头,蔬菜总产量达20万吨。种业强县加快发展,获评省级良种(水稻)繁育基地县,岔路黑猪省级原种保护场顺利竣工,农发牧业获评省二级种猪场,宁海省级拟穴青蟹原种场实现我县水产领域原、良种场零的突破。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中央财政宁海白枇杷、长街蛏子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新增望海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宁海珍鲜”步入市场化运营,长街蛏子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聚力三驾马车稳增长,发展潜力加速释放
 
有效投资承压前行。大力开展有效投资“三抢一增”行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3.5%,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重点实事工程完成投资197.1亿元,达到80%的开工率目标。县精神康复中心、菜市场提升改造工程等10个县人大票决项目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宁海抽水蓄能电站、艾美新型细菌性疫苗产业化一期项目等20个“亮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钧能年产G瓦级储能变流器及集成智慧能源研发与制造项目等5个省市县长项目全部落地,超额完成开工率50%的省级目标任务,28个省市重点建设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为14个项目争取到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共8.1亿元,有效缓解项目资金压力。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新注册外资企业12家、增资7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515亿美元,增长25.3%,分别引进浙商回归资金96亿元、市外内资113亿元。
 
消费市场稳中向好。出台全市首个加快促进双循环提振消费实施意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2.4%,位列全市第二。核心商圈加快打造,宁海桃源广场等4家商圈入选市级放心消费服务站,西子国际时尚街区、高铁站前等特色街区加速创建。消费潜力充分挖掘,投放40万元菜篮子商品消费代金券,城市市集、周末夜市等活动广受欢迎,车博会、母婴博览会等特色展会成功举办,销售额突破2亿元。网络销售持续活跃,实现网络零售额197.7亿元,增长15.7%。老字号培育成效凸显,大梁山等6家企业上榜首批“宁波老字号”。稳价提质积极有效,成功创建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1家,在全市率先开发“放心粮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水电气行业价格收费日益规范。
 
外贸出口韧性增强。全年货物出口总额311.2亿元,增长2.9%,占全国比重为14.32‱,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1家,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超5亿美元。品牌建设有声有色,6家企业顺利复评“浙江出口名牌”,1家企业入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经营50强名单。外贸转型加速前进,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2家,成功复评文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获评照明电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综合服务提质增效,开发运营“展会通”服务平台,累计组织6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香港礼品展等重点展会,2家企业上榜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名单,信保覆盖面达到51%,参保企业达478家,支持企业实现出口额近200亿元,增长约5%。
 
(三)聚力改革创新强后劲,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创业创新亮点纷呈。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保持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新增创业实体1.5万个,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服务纾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市场活力成效突出,获省政府嘉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新设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9家,建新赵氏上榜全市唯一省创新型领军企业。人才“栽树工程”成绩喜人,建设“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模式获国务院督查组点赞肯定,兴海路双创大走廊加快打造,宁海人才之家、青年企业家协会揭牌成立,新增高技能人才7978人,入选市甬江引才工程项目12个。知识产权培育成果丰硕,成立县知识产权协会,新认定驰名商标2个,模具协会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37件。
 
重点平台不断壮大。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宁波南滨集团顺利组建,成功引进震裕科技年产9亿件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顶盖项目等13个优质产业化项目,中南高科滨海智造产业园、天普中高压软管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施工。宁海经济开发区加速转型,入围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创建名单,荣获省制造业四星级园区,中乌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铜钛合金产业化步入正轨,新型热锻钛青铜材料实现量产。生物产业园建设取得新突破,华中地区最大规模实验动物(猕猴)繁育研究中心天勤生物顺利落户,艾美卫信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进入临床三期研究,生物药中试公共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重点改革扎实有序。数字化改革聚力推进,创新建设数改项目23个,其中获得省级揭榜4个、省级试点11个,文体用品和模具(金属)两个产业大脑入选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企服通获省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大赛一等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应用在“宁波人大工作创新奖”评选中获“创新大奖”。“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入人心,在全省率先推进托育机构备案“一件事”数字化迭代升级,成功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持续推出洗车开办、“不动产+公证”“标准地”指标确认、公民身份信息连锁变更等多个“一件事”改革。土地改革掷地有声,在全市率先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土地流转率达75%,流转模式获全国推广。
 
(四)聚力城乡建设展形象,发展基础日益夯实
 
城市品质再上台阶。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复审。新城市中心区建设稳步推进,14个新城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48亿元,天明湖公园二期进展顺利,潘天寿艺术中心主体基本建成。老城区加快有机更新,老车站宿舍、东山岭等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桃源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西大街南地块征收全面清零,南门邻里中心项目主体结顶,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度超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建成海绵城市2.05平方公里、省级绿道14公里,推进监控“一张图”迭代升级,深化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涵盖43条道路、25个停车场,布局泊车位5685个。市政交通设施有序建设,县后巷、金竹岭巷、城市阳台等市政项目竣工,南门大桥建成通车,宁海通用航空机场、G228宁海西店至桃源公路等工程加快施工。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先进县。交通助力乡村振兴有力有效,农村公路改造提升71公里,基本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国首创“公交邮路”农村带货新模式,“集士驿站”农村物流寄递体系建设经验亮相全国峰会,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宁海召开。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成果斐然,创成省A级景区村庄44个,宁海—景宁协作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汶溪翠谷民宿集聚区通过民宿助推乡村振兴改革省级试点验收。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揭牌“艺术振兴乡村”人才学院,建成艺术特色村7个,艺术振兴乡村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美丽乡村加快蝶变,连续5年荣获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培育省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各4个,新改建农村公厕、旅游厕所185座,新建农村饮用水监测站32个。农民致富道路不断拓展,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全域旅游、民宿(农家乐)、农事节庆等富民经济加快发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30万元和15万元以上。
 
生态优势日益巩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实现国家级生态环境创建荣誉大满贯,连续4年位列“两山”发展百强县第2位。大气污染防治有力,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6%,PM2.5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水环境治理成效卓著,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荣获全省水利工作最高成就奖“大禹杯”银杯奖,连续6年斩获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优秀,城北污水处理厂入选全国首批城镇污水处理低碳运行案例。“无废城市”建设攻坚突破,建成“无废细胞”50个,“红葫芦”收运平台、循环经济建设成功入选省“无废城市”建设创新推广案例。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累计完成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178个,装机容量达5.7万千瓦,入围全省海域生态系统核算标准制定单位,入选全省首批低碳试点村2个,宁海天河抽水蓄能电站成功纳入全国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浙江大学(宁海)生物质材料与碳中和建设联合研究中心正式落户。
 
(五)聚力共富建设惠民生,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扩中”“提低”齐头并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2万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57。就业保障扩面提质,聚焦自由职业、高校毕业生和技工人员等中等收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大学生就业1.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9%,保持全市最低,安薪指数居全市第一。政策纾困切实推进,创新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救助评估机制,精准帮扶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残疾人就业率达61.6%,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从10104元提高到12060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低收入农户扶持政策精准实施,广泛开展经营主体带动就业、村社公益性岗位扶持等项目,年家庭人均收入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全面覆盖,可支配收入增长13.5%。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两项成果获评全国终身教育品牌项目,海亮宁海公学正式招生,城西幼儿园、前童镇中心小学等实事工程加快建设。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医共体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获评健康浙江建设优秀单位,建成全省首批民生药事服务站,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1.74%,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150万剂次,县第二医院提升改造工程、县精神康复中心迁建工程等项目有序建设。养老服务日趋完善,县老年公寓正式投入运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新建成村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400个,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5.05张,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2%。文化体育协同发展,新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0万余平方米,新一批城市书房投入使用,省第三届门球比赛、强蛟海钓精英赛等群体赛事成功举办,前童镇文化站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一人一艺”乡村艺术普及获全国文旅系统优秀调研课题。
 
社会治理更趋现代。基层治理不断深化,试点成立村治保主任团队,全面推进网格员专职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入围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法治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岔路镇入围省级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乡镇,下畈村上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长街法庭在全市率先挂牌乡镇企业服务中心,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升至1.8。舌尖安全保障有力,全县学校食堂、网络餐饮单位基本实现“阳光厨房”建设全覆盖,创成四星级乡镇(街道)食药安办2家,全国首张“食品安全召回险”保单在宁海落地。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16.9%,高标准组建反诈劝阻行动队,广泛开展反诈APP推广,涉案银行、手机两卡数量分别下降18%、69%。
 
总的来说,2021年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大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较好完成年度计划,但受全球疫情反复、资源要素制约、财政增收困难等因素影响,货物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3个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疫情变化仍是当前影响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自身创新基础依然薄弱,新旧动能转换相对迟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剧,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短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任务艰巨。对此,我们要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难题。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科学安排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意义重大。从国际形势看,随着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经济内生性动能的修复,全球经济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复、供应链瓶颈修复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共同富裕、“双碳”行动以及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结构改革政策的持续实施,我国经济从高增长加快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从我县自身看,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建设提速,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安排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建设现代化“双优”新宁海,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为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宁海力量。
 
(一)关于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深化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快建设投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落实工业强基计划,不断健全“365”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文具、模具、汽车制造和新能源等4条标志性产业链,深入实施“215”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对重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于对重点税源企业良好发展预期,以及2021年部分税收因缓缴政策延至2022年等因素考虑,2022年税收收入有望实现增长,同时积极推进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处置等工作,拓宽非税收入来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5万吨。坚持耕地利用优先顺序,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优化重点农产品区域布局,鼓励早晚稻连作和旱粮种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步提高本地粮食和农产品自给率,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5万吨。
 
(二)关于需求结构的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随着G228宁海西店至桃源公路工程、宁海抽水蓄能电站等续建项目的加速推进,以及几个重点企业新生产线项目的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持续增长,但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新建大型投资项目不多,房地产投资意愿下降,投资高速增长面临压力,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确保开工率达到80%以上,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率达到50%以上,有序推进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等各领域投资,促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深入实施服务业“4555”行动,持续优化“333”产业体系,强化重点商贸企业招引,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加快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打造,同时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经济,鼓励品牌企业入驻电商直播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增长7%和8%。
 
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动外贸企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展会通”数字化平台,全力打造跨境电商市级园区,支持企业强化海外仓布局,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亿美元。推动更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强化综合招商工作机制,借力第三方平台开展联合招引,加快在谈项目转化落地,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亿美元。
 
(三)关于科技创新的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深入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保护和激励高价值发明专利,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健全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快生物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整体提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谋划布局先进前沿材料、功能装备、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
 
(四)关于民生福祉的预期目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深化五省八城劳务协作和政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等促就业活动,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持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及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2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加快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深化健康宁海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加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打造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2人,实施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优化体育发展空间布局,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扩大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提高居民综合阅读率,着力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五)关于绿色转型和现代治理的预期目标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编制碳达峰行动计划,建立与碳排放目标协调推进的能源“双控”工作新机制,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深化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木制家具、矿山开采、砂石加工等行业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拆迁、施工扬尘管控,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进一步降低PM2.5平均浓度,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深化颜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域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无废细胞”创建行动,加强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现代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按照省市“大综合一体化”综合执法改革要求,建立协作配合机制,逐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政务服务由“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
 
三、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安排情况
 
(一)重点工程
 
1.实施类项目
 
安排实施类项目318个,总投资143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3.9亿元。其中,计划新建项目169个,总投资68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3亿元;续建项目149个,总投资74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1.6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23个,年度计划投资12.8亿元;交通设施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9.7亿元;市政设施项目45个,年度计划投资17.7亿元;公共服务项目35个,年度计划投资20.4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3个,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61个,年度计划投资57亿元;数字及信息化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4.25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住宅建设及住房保障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73.5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19.7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27个,年度计划投资17.7亿元。
 
2.预备类项目
 
安排预备类项目82个,总投资459.8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8.2亿元;交通设施项目4个,总投资173.2亿元;市政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18.2亿元;公共服务项目6个,总投资13.9亿元;能源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12.4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5个,总投资17.6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6个,总投资28.5亿元;住宅建设及住房保障项目18个,总投资141.7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7个,总投资14.3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1.9亿元。
 
3.重大前期项目
 
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14个,总投资1260.1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11个,总投资71.5亿元;交通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663亿元;市政设施项目9个,总投资40.8亿元;公共服务项目20个,总投资55.1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108.8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12个,总投资57.1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3个,总投资9.8亿元;住宅建设及住房保障项目18个,总投资141.6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4个,总投资41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71.5亿元。
 
(二)民生实事项目
 
安排民生实事候选项目13个,总投资979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7910万元,包括敬老院(福利院)电梯加装工程、充电桩建设工程、中小学校护眼灯光工程、银河小学教学楼提升工程一期、学校周边停车场地改造工程一期、校园风雨长廊工程、红绿灯等候区遮阳棚建设工程、城区公厕改造提升工程、医疗急救能力提升工程、菜市场提升改造工程、村社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文旅公共空间建设工程、送葬车辆包车服务平台工程。
 
(三)房屋征迁项目
 
安排房屋征收、拆迁计划项目41个,包含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17个、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项目24个,计划征迁633户,计划征迁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