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清洁能源
“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
正成为湛江绿色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让清洁能源更“风光”
是湛江推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
深度融合的题中之义
也是为实现全国“双碳”目标
作出更大湛江贡献的责任担当
近年湛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服务保障的是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带动的是湛江高质量发展
和低碳环保的民生改善
2021年湛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近半
我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共计465.28万千瓦
占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48.39%
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5、12.29个百分点
其中,陆上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省的27.48%、15.26%。并网规模均位列全省各地级市第一
与全国、全省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对比
我市清洁能源占全市电源总装机
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占比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我市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较快
装机容量占比也都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装机容量分别占全省陆上风电、
光伏总装机容量的27.48%、15.26%
市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副总经理林海生
湛江地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比较大,约占全部电源装机总容量的一半。2021年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约60亿千瓦时,占湛江电网供电量的32%。通俗地说,每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来自清洁能源。可以说,湛江在推进清洁能源发展、调整电源结构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出现这样一个亮眼的数据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湛江的清洁能源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例如光照充足、日照时间较长,为光伏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岸线较长、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较好,风能优势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前瞻部署和积极引进下,清洁能源产业形成了一定基础。
其次是电网不断优化并网服务和提升自身的运行管理水平
在新能源并网配套消纳输变电工程投资较大,才能实现如此大容量的清洁能源装机和并网运行。风电和光伏是“看天吃饭”的能源,不比传统煤电发电出力稳定,为满足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对配套消纳输变电工程要求更高。
立足新发展阶段
我市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抓手
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
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截至2021年底,12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
我市在近海浅水区规划建设4个风电场址,分别是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一期、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二期、湛江新寮海上风电场、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截至2021年底,12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
目前,陆上风电总建设规模达179.96万千瓦。
目前,我市列入省陆上风电规划项目共36个,主要分布在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总建设规模达179.96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陆上风电列入省规划项目共30个,规模达172.96万千瓦,已建成项目26个,规模达141.48万千瓦,并网规模在全省各地级市排名第一;另有已核准在建项目1个、省规划内未核准项目3个。分散式风电列入省规划项目共6个,规模达7万千瓦,已建成项目1个,规模为1万千瓦;另有已核准未开工项目1个、省规划内未核准项目4个。
目前,我市已备案集中式光伏项目63个,总装机规模约479.5万千瓦。
全市已投产项目37个,占备案总数58.7%,装机规模140.64万千瓦,并网规模在全省各地级市排名第一;在建项目3个,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经梳理已备案未开工项目达23个,装机规模327.5万千瓦,后续储备项目发展空间较大。
无独有偶
近日
宝钢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开建
再配上湛江在风电、光伏等
清洁能源上的应用优势
顺利打通了
“光-电-氢”“风-电-氢”的能源转换通道
将为清洁能源
在钢铁冶金工艺的创新应用写下完美注脚
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
2月15日
三台桩机齐轰鸣
同时打下新年第一桩
吹响了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
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开工建设的号角
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
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
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
项目建成投产后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成为国内自主集成并研发
全氢冶炼技术的创新平台
氢基竖炉
宝钢湛江钢铁将以氢基竖炉为核心的氢冶金工艺确定为碳中和冶金技术的重要路径之一,即通过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绿氢”,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从源头上杜绝碳排放,是有望实现近零碳排放的钢铁冶炼过程,进而助推实现碳中和目标。
未来
湛江钢铁将在氢基竖炉的基础上
利用南海地区光伏、风能
配套上“光-电-氢”“风-电-氢”绿色能源
形成与钢铁冶金工艺相匹配的全循环、封闭的流程
产线碳排放较长流程降低90%以上
并通过碳捕集、森林碳汇等实现绿氢全流程零碳工厂
打造绿色钢铁企业“新标杆”
争做绿色低碳冶金“领跑者”
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期待着
清洁能源的无限“风光”
在湛江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