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官宣”,透露出当前光伏行业的一个要义——“长”。不仅签单要长,产业链布局更要长。其背后,不仅是光伏企业对硅料、硅片环节的争夺卡位,还有对供需格局的重塑平衡。
合盛硅业:175亿元“砸向”多晶硅
霸气出击,源自合盛硅业的“全产业链梦”。受益于行业下游需求端强劲反弹及行业政策影响,公司在扩张主营产品工业硅、有机硅产能的基础上,将目光瞄准了下游光伏领域。
根据公告,合盛硅业本次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预估投资金额达175亿元,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中部合盛,地点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拟建设20万吨/年多晶硅装置,10万吨/年烧碱装置,及配套工程,实施周期为3年。
合盛硅业是工业硅和有机硅“双料龙头”,目前拥有工业硅产能73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93万吨/年,均居国内首位。此番投建多晶硅项目,旨在向工业硅下游进一步延伸。
被合盛硅业视为下一个发力点的多晶硅,有何魅力?据了解,多晶硅以工业硅为主要原料,除了在光伏领域大规模应用外,还是集成电路硅衬底的主材,在半导体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合盛硅业看来,本次对外投资是对公司向工业硅下游进一步拓展整体战略规划的落实,为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此前公司曾表示,希望逐步启动多晶硅及电站等下游项目的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在向下游拓展的同时,产能扩张也在进行。2021年4月,合盛硅业宣布将新建年产20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预计耗资约43.8亿元,同时投资40.8亿元投建80万吨/年工业硅生产及配套60万吨型煤加工生产(一期)项目;同年9月,公司拟累计投资76亿元投建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及年产20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
热火朝天兆“丰年”。2021年,合盛硅业所处硅料赛道迎来高景气度,两大核心产品产销两旺,拉动业绩暴增。根据业绩预告,合盛硅业预计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85亿元至87亿元,同比增长逾5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合盛硅业货币资金余额仅为8.4亿元,流动资产为78亿元,相较此次“175亿大项目”的体量仍差距甚远。对此,合盛硅业坦言,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可能会对现金流及偿债能力造成压力,存在潜在的资金财务风险。
双良节能:159.5亿元“大卖”单晶硅片
硅片端“签单到手软”,已是双良节能的常态。公司日前公告,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与天合光能签订单晶硅片采购框架合同,后者预计将采购单晶硅片18.92亿片,预计销售金额总计159.5亿元。
具体来看,天合光能的采购周期为3年,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3.92亿片、6亿片、9亿片;供货硅片尺寸包含但不限于G12 尺寸,意味着公司大尺寸单晶硅片产品一举“大卖”。
双良节能强调,该合同为长单销售合同,实际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以每月签订的月度采购订单为准。此举有利于增加公司现金流、稳定供需关系,提升销售收入,对公司当期及未来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对各期经营利润的影响金额尚存在不确定性。
自去年初迈出了第一步,双良节能正式进军硅片生意。随后,其布局动作更是不断,上游采购长单与下游销售长单同步“翻飞”。2021年9月,双良节能先是由旗下包头双良与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及其关联方签订协议,分别向后两者采购多晶硅料5.275万吨和8.22万吨,预估采购金额分别为112.09亿元、174.68亿元。同年11月,公司又与亚洲硅业签订购销长单合同,拟向后者采购多晶硅料约2.521万吨。
2021年第四季度,双良节能更是连连出击,分别拿下2份、1份和3份硅片销售长单。按签订时的市场价格,预计销售金额分别达227.6亿元、65.27亿元和121.44亿元。
此外,为了加速硅片业务扩产,双良节能还通过签订采购长单,以保障单晶炉设备的如期供应。如去年底,公司向晶盛机电追加采购单晶炉。按照单晶炉1.4亿元/GW投资额计算,公司锁定单晶炉设备对应产能从10GW提升至16GW。
在资金端,去年8月,双良节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5亿元,投向包头双良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及补充流动资金。
如今来看,一期20GW单晶硅建设已近完成。今年1月,双良节能宣布,拟启动二期项目(20GW)的投资建设规划。二期项目总投资62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拉晶车间、切片车间、变电站扩建、动力中心、仓库、污水站、氩气回收站、停车场等。
转型步调也逐步反映至公司的业绩指标上。双良节能日前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区间为2.85亿元至3.25亿元,同比增幅为107.4%至136.5%。公司表示,在节能节水产品订单增加的同时,光伏硅料扩产也积极带动多晶硅还原炉及其撬块、换热器等一系列新能源装备订单大幅增长及陆续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