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后坪村,一个曾经土壤瘠薄、山石荒芜,放眼望去满目荒凉的山地村庄,不到三年时间,竟“脱胎换骨”般充满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漫山遍野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排布开,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绿树成荫,村里建起太阳能路灯、新铺的马路,村民们喜气洋洋地说,这一切要从三年前广州发展集团新能源公司的光伏人来了说起。
广州发展韶关武江80MW光伏电站项目让荒山变绿洲
“林光互补”促发展
跑出“生态环保”加速度
曾经的后坪村林地是名副其实的“荒山”,地处石漠化地区、长期的严重缺水导致这里长满了芒草及小灌木,乱石嶙峋、土壤贫瘠,一片弃荒状态,也正是这片被人遗忘的荒地闯入了广州发展新能源光伏人的视线。经过省级验收,这里被确定为宜林荒山及部分灌木林地,经过光伏专家实地勘测,这里符合林光互补条件,说干就干,一条将“光伏发电”与“林业生产”相结合的“林光互补”发展之路在后坪村林地红红火火地走了起来,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光伏发电的“主阵地”。占地面积达2000多亩、装机容量为80MW的武江光伏电站就坐落在后坪村的山地上,年均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作为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武江光伏电站在建设之初就秉承“不破坏原有山体随坡就势建设”的理念,开启了“林光互补”“一地两用”的持续发展之路。
曾经的后坪村林地是名副其实的“荒山”
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绿树成荫是后坪村“林光互补”的真实写照,为了将光伏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全面有机结合,广州发展韶关武江光伏电站连年开展林光互补种植,利用韶关当地力量,开展义务种植亲子活动、种植劳动体验等活动,还相继组织党员、工会会员分4批次到电站种植,两年间累计种植红白花油茶、鹰嘴桃、三华李、桂花、杨梅、贡柑等各类树苗150000棵,取得林光配套产业阶段性成果目标,以多维度的活动保障林光互补良性发展。
电站每年投资46.8万元承包给当地村委光伏区除草、修路与种植工作,增加村里、村民收入
为践行“一地两用”发展思想,广州发展韶关武江光伏电站开拓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与当地农业公司、农户合作开展养殖合作,利用光伏板下的空间养羊、养牛、养走地鸡等,带动了区域内160户村民增收;同时,推行助学计划,将养殖部分收益作为奖学金资助有需要的孩子。从生态到产业,从农业到公益,“一地两用”的思想在后坪村落实得淋漓尽致,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惠及生态与民生。
光伏板下成了“新牧场”,牛儿羊儿吃得欢
“林光互补”惠民生
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林光互补”的发展不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蓬勃发展的经济效益更是为乡民带来了一份“民生”礼包。伴随着“十四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新征程的脚步,广州发展韶关武江光伏电站坚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后坪村开始了一系列助农、惠农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在土壤较好的防火带,积极鼓励当地村民种植
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六保六稳”中的稳就业,电站在人员安排上实行属地化,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水平。从建设电站时开始,平均每天雇用后坪村村民约20人从事种植、除草、厨师、安保等工作,属地化的管理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的福利。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电站在了解到后坪村村路会车难等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村委会主动提交基础建设升级方案,出资对道路进行拓宽、设置多个会车点,更是收到了村民们“修路为民生、和谐共发展”的感谢锦旗。
后坪村村民向广州发展武江光伏电站赠送“修路为民生、和谐共发展”锦旗
修马路增就业,设立乡村奖学金,广州发展韶关武江光伏电站依托后坪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联动助力乡村基础建设,走出了一条光伏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路”,让群众充分享受新能源发展的红利,更是让光伏“唱响”了共同富裕的乡村协奏曲。
村民利用光伏板下的遮挡养殖走地鸡
与此同时,广州发展韶关武江光伏电站的运营更是解决了后坪村的一个重大痛点“山林防火”。往年,“秋冬烧山”几乎成为无法规避的风险,武江光伏电站入驻后,设置光伏防火带,聘请村民在防火带种植何木,与当地村联合社签订长期光伏区除草合同,每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并与当地消防大队等进行防火演练等,一系列举措之下,后坪村未再出现山火事件,为生态发展提供了天然保障。
在防火带种何木,为防火提供天然保障
“林光互补”强产业
助力中国领跑“碳中和”
为实现“双碳”目标,广州发展光伏人义不容辞奋斗在前,作为广东首个平价和竞价全容量并网的大型林光互补的电站,武江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预计运营25年,每年可节约标煤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100万吨、二氧化硫约3026吨,减少烟尘排放2.8万吨。
“双碳”目标,我们来践行!广州发展新能源光伏人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角度出发,着力打造韶关市第一个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飞跃,赋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