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将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8亿元

发布日期:2022-01-19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四川仁和将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8亿元
 
1月1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召开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推进环境友好型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仁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建成后实现年产值8.8亿元、税收1.14亿元。
 
 
仁和风电项目 王东摄影
 
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提升天然气使用率力争达到95%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仁和区发挥清洁能源优势主要从3个方面,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从清洁能源产业方面,仁和区将支持在平地、啊喇、大龙潭、太平等地规划建设风电场,按照“生态优先、集中开发、统筹消纳”的原则,协调做好项目选址、前期论证、送出通道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进环境友好型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仁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建成后实现年产值8.8亿元、税收1.14亿元。
 
 
仁和光伏发电项目
 
在大力推进风电开发的同时,仁和区将支持利用公共建筑屋顶、工商业建筑屋顶、农村户用屋顶等符合条件且电网能够消纳的区域,整区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大力推行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集约用地光伏发展模式,拓展光伏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
 
作为“缅气入攀”第一站,仁和区将加快推动LNG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加强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加大城乡天然气管网建设和布局,大力实施“煤改气”工程,加快“能源替代”进程,提升天然气使用率力争达到95%。加快天然气制氢方式探索,促进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
 
 
仁和风电 王东摄影
 
探索研发石墨烯产品
 
发展电子级石墨深加工产业
 
发展清洁能源支撑产业方面,仁和区将围绕全市“抽水蓄能+人和渠引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和石墨、钒钛储能材料利用,重点开发钛酸锂、石墨等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和燃料电池钛双极板、钒电解液等储能材料以及全钒液流电池,引进和培育储能材料、储能器件和成套装备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储能产业化示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打造钒钛高端铸件、储能关键材料、储能器件和装备生产基地,构建储能产业聚集区。
 
“充分发挥仁和石墨资源优势,多渠道整合发展要素,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开发高纯石墨、膨胀石墨、柔性石墨、球形石墨等深加工产品。”据仁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石墨负极材料为发展重点,仁和区将深度融入电动汽车、储能、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石墨研发技术中心,探索研发石墨烯产品,发展电子级石墨深加工产业,打造石墨新型绿色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计划到2025年,引进石墨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石墨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攀枝花市 仁和区王东摄影
 
打造100%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中心
 
推进5G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落地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是仁和区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该负责人介绍,仁和区将打造100%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中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能源、资源、环境智慧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的战略合作,推进5G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落地,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依托云计算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创新创业平台,仁和区将进一步把5G、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升级上,并积极争取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构建清洁能源电力系统,打造绿色低碳应用产业示范区。
 
“不仅如此,清洁能源应用还将覆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布局氢能产业等多个领域。”该负责人表示,以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为主,坚持“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的能源体系,计划到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5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0%左右,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翼 记者 席秦岭 肖洋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