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参与?
汽车厂家、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进场“掘金”
记者发现,目前进入国内“共享汽车”市场的有戴姆勒、北汽、奇瑞、比亚迪、吉利、力帆等汽车制造企业以及特来电等充电桩制造企业,也有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上汽集团旗下环球车享EVCARD等运营商和滴滴、途歌TOGO等互联网企业。主流车型是电动车,也有少部分是燃油车,目前投入有奔驰smart等。
对于共享汽车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按公里+时间收费。注册时需要提供身份证以及押金。在还车时,有的公司规定停到指定地点;有的可停到任意正规停车场,但需要下一个用户支付停车费。从投入规模看,投入车辆多的城市有数千辆,少的则有几百辆,整个市场尚处于萌芽、培育阶段。2017年,各家公司都在加快布局节奏,计划覆盖大部分一线城市。
消费者怎么用?
APP注册,就近取车,远低于出租车运价
在北京,记者下载“Gofun出行”手机APP,上传身份证、驾驶证照片,缴纳押金699元。不到5分钟,就获得一个账号。登录账号,记者选择一辆奇瑞EQ新能源车下单,收费是每公里1元加上每分钟0.1元。记者开车行驶了9公里,用时66分钟,费用总计15.6元,远远低于北京市2.3元每公里的出租车运价。
在上海,记者在一家EVCARD服务点刷卡租赁了一辆荣威E50新能源车,收费为每分钟0.5元。使用结束后回到租赁点刷卡还车、充电。手机APP上显示当天总计使用52分钟,付费26元。除此之外,不少平台还推出了保险服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停车和违章费用,则需要用户承担。
“共享汽车”的发展在国内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行业本身犹待不断探索和完善。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多地对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监管大多仍属空白,无章可循。
“共享汽车”在北京和深圳暴露出来停车网点少、使用费用偏高、车辆覆盖率低等问题。而共享汽车行业成本高、盈利难也是各家公司的苦恼。对于分时租赁平台而言,一辆车每天必须要租出去4次,每次时长要45分钟以上,才有可能盈利,“租车平台目前的使用率只有标准使用率的50%,甚至还不到。”业内人士透露。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交通管理部门,各地均表达了对这类新兴出行方式的鼓励态度。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