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长城华冠(833581.OC)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其投产的首款车型——电动双座跑车前途K50。作为传统业务为汽车设计服务的长城华冠,已经将未来发展目标锁定在新能源汽车制造。
“2010年开始,我们就决定在利用原有技术团队的基础上,做业务的转型和扩张,切入到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里面,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4月19日下午,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长城华冠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目前其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汽车设计开发服务,即传统整车及电动汽车的开发和设计、车型换代升级及汽车试制试验;二是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正处量产准备阶段
据年报披露,长城华冠2016年实现总营收0.94亿元,同比增长66.26%,净利润为亏损0.98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扩大352.67%。
在陆群看来,营收增长净利亏损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汽车设计开发服务业务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务两者综合之下产生的结果,应该从两个业务的角度分别解读。
“汽车设计开发服务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业务,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公司并没有放弃原有的业务,事实上这部分业务还在呈现出高增长,这部分业务也是公司技术团队的优势所在。”陆群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长城华冠的汽车设计开发服务涵盖整车设计,与一般的汽车外观设计不同的是,整车设计涉及到的所有环节提供完整的设计解决方案,这也是长城华冠决定进军新能源造车的原因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从收入构成来看,汽车设计服务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为92.49%。
“新能源汽车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仅仅在于工厂和生产线的建设,产品的研发测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此外新品牌的建立还需要推广营销等渠道建设。这块业务的规模和布局将远大于传统业务,这导致了财报呈现出净利润亏损。不过,2017年底,前途K50可以量产下线,明年将开始进行销售。” 陆群指出。
据悉,2016年长城华冠研发投入金额为0.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94.60%。
2016年10月,长城华冠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成为第三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拿到牌照的12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多拥有着汽车制造业的血统和相关经验。而长城华冠是此前并无传统汽车制造历史,在陆群看来,公司是凭借着“技术团队的长期研发能力”。
相比之下,一直被市场广泛关注的互联网造车公司目前尚无一家拿到生产资质。
“传统车企原来就完整的整车生产资质,只有单独成立新能源项目公司的企业,才需要另外申请生产资质。”4月19日,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首款产品前途K50电动跑车将全面进入市场销售阶段,实现整车制造业务的营业收入。
新能源汽车蛋糕份额待扩
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正涌入更多的赛马。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16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
在陆群看来,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并是不同类车企的竞争,而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份额还是非常小,同时相关基础设施也仍在建设当中。”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目前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的关注,不仅仅是传统车企,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众多公司开始选择跨界进入这一领域。
“同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相比,我们来自于传统汽车行业,但是我们没有传统产业的包袱,同时又有着较长时间的技术积淀。”陆群表示。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当中。
“补贴下降是一个新兴行业迈过初级阶段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说明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步‘扔掉拐棍’。对整个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短期内,会给市场销量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讲,会倒逼企业自身造血,让更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北京地区一位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陆群则认为,最终要靠技术解决问题而非靠补贴回避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