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也是一种检验

发布日期:2017-04-20

核心提示: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平静,受补贴退坡和推荐目录重申政策的双重影响,产销量在1月份骤降,2月份虽有回升,但开年
       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平静,受“补贴退坡”和“推荐目录重申”政策的双重影响,产销量在1月份骤降,2月份虽有回升,但开年前两个月的产销合计依然同比下滑了30%左右,这导致业界的悲观情绪比较浓重。

       从理性角度分析,过去一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这些主动干预行为,有正面效应,也存在负面效应。正面效应在于,这些新政策纠正了前期政策的偏差,最终会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为健康、更加具有可持续性;负面效应在于,政策调整不可避免地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包括地方政府补贴强度、标准的不确定性,产品管理方式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预期产生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会延缓新车型开发等诸多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这些综合性的影响,必然会反映到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1月份、2月份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甚至整个一季度、上半年都可能会出现一些迟滞性的影响。但是就2017年全年以及未来几年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很好,井喷式的大幅度增长可能暂时结束了,但是会进入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增长阶段,产销量增速仍然会高于传统汽车产业。
 
       发展战略未改变
 
       判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格局,首先要分析政府对这个产业的导向性,因为就目前来讲,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战略,而不是市场行为,这一点必须要承认。在现在这个成长阶段,离开了国家主导和政府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那么,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战略上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态度转变呢?显然没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讨论热点之一,中央政府对于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非常看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从具体的政策层面看,经历过前期的“试错”阶段,2016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对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暴露的问题是有帮助的。同时,有了前期的经验,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确定性、针对性、准确性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尤其是经过去年的骗补风波,政策制定会更加严密,让那些想突破底线的不良企业无缝可钻。因此,在未来,政府政策在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会更有效率。
 
       补贴退坡也是一种检验
 
       很多看衰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评论,出发点主要是2017年政府购车补贴力度的退坡。毋庸置疑,政府补贴是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主要杠杆,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的,但这就像是发动一台列车,最初用超常的补贴力度让这台列车启动,现在列车已经跑了起来,不能说政府补贴一减少,它就会立马停下来,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下子衰落了下去。如果真的是那样,就说明过去的产业政策全部都是错的,怎么可能一直用高补贴去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年补贴退坡,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检验门槛,检验整个产业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质量,也检验产业内每一家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这次检验,我们应该抱有充足的信心,理由有三。其一,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完整的供应商体系、整车制造体系和经销商体系,尽管这个产业链还不完善、不完美,但它已经具备了应对补贴退坡与市场变化的能力。比如说,现在整车销售补贴下降了,动力电池价格必然也要下降一点,电池产业有没有能力应对?再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经销商能不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新能源汽车?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攻关”,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是可以被消化掉的。

       其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启动,市场响应度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根本不理解它是什么样的,性能怎么样,驾驶体验如何,消费者全无概念。现在则不同了,经过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传播、各种电动汽车牌品的示范运行,消费者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有了初步认识,甚至有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油车在使用环节更为便宜。有了这种群众基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就容易了很多。
 
       其三,整车制造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与核心,可以利用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培养起来的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将补贴退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小型的、实力比较弱的整车制造商,还有那些并非真心实干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被淘汰掉;但是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其实,这种筛选机制对于保持产业活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政策空间巨大
 
       实际上,政府主导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力度,也不能简单地以购车补贴力度为唯一标准。除了货币补贴,还有很多其他的扶持政策可用。从单纯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转换到以综合性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远来看更具有可持续性。
 
       首先是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补贴,也包括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除了财政直接拿出钱来补贴,是否可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执行税费优惠?是否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开辟绿色通道,在银行贷款利率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这些其实都是变相的补贴政策,同时还可以减轻财政压力。
 
       其次是社会政策。在我国,公共资源基本上都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社会资源的能力很强,因此用社会政策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操作空间很大。比如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型、特大型城市会越来越多,以目前的城市规划发展水平来看,如果不对居民购买汽车的行为实行一定的约束,任何一个大型城市都是承载不了的,交通承载不了,环境也承载不了,牌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那么,这些城市可以向北京学习,利用牌照优先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说在使用环节,政府可以规定新能源汽车不限号;也可以在人口最密集、交通最拥堵、停车最紧张的区域为新能源汽车设置专门的停车位并安装充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再比如说,在城市公交车、物流车领域,政府可以引导相关企业更多地使用新能源汽车,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开辟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在政府采购体系中,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可操作空间也非常大。早在2014年,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到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得低于30%,以后还会逐年提高。如果这个政策能够真正落实下去,新能源公务用车市场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如果将政府采购的概念进一步延伸,把有国有企业采购也纳入进来,这个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因为现在国有企业的定义和过去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承担社会责任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让它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除特种车辆、特殊用途车辆以外,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能源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并非不可实现。
 
       此外,在法律政策、文化政策方面,政府都可以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有一些作为。在这些方面,北京做得比较好,在塑造城市品牌、城市文化时,有意识地将绿色出行、电动出行纳入其中,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拉近居民与新能源汽车的距离。
 
       综合来看,政府既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也尚有巨大挖掘空间,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7年绝对不会像部分悲观人士预想的那样出现大幅度下滑,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它仍将是一个正向增长的市场。
 
来源: 能源评论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