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西藏第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迎来建成投运十周年纪念日。
工程投运10年来,极大缓解了西藏藏中电网冬春枯水季节严重的缺电局面,开启了藏电外送新时代,为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及边疆地区和谐稳定,推动西藏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历史
青藏联网工程由西宁—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格尔木—拉萨±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藏中220千伏电网工程三部分组成。项目总投资163亿元,于2011年12月建成投运,彻底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该工程累计向西藏送入电量87.67亿千瓦时,送出电量56.77亿千瓦时,创造直接社会经济效益14.5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青藏联网工程的建设投运,使西藏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电网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枯期西藏电网电力缺口和丰期水光等富余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青藏联网工程以及后续青藏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群的相继建成,标志着以电力为核心的青藏高原能源通道及枢纽畅通,对内将极大强化青藏高原与内地联接,通过电力带动能源流、信息流的快速交融;对外则是区域(中亚、南亚)能源互联互通的关键,为世界其他地区高海拔超高压电网建设作出成功范例,有力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联网,为强化国际合作及交流提供坚强支撑。
闯入高海拔电工技术“禁区”
面对高海拔、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曾是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禁区”。
据介绍,青藏联网工程建设中首次攻克了高原生理健康保障、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高原高寒地区冻土基础施工、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四大世界难题”,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该工程推动我国成为了世界高海拔电工技术领域的“领头羊”,填补了高海拔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等技术空白,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施工技术及电力装备,形成了高海拔地区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
记者了解到,青藏高原冻土具有热稳定性差、变暖反应敏感、水热活动强烈等特性。冻土层稳定是青藏直流线路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为解决在高海拔高寒冻土基础施工问题,在青藏联网工程中,相关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关于冻土工程问题的专题研究,完成了多个前期专题报告和施工专题报告,并针对研究成果在青藏联网工程第七标段进行了试验,为冻土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此外,对于高海拔设备绝缘这样的世界难题,青藏联网工程针对高海拔设备外绝缘等15类课题60多项子课题研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有效孵化科技创新项目,并全面应用在工程建设中。
青藏联网工程投运十年来,依托工程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西藏相继建成了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和阿里联网三条“电力天路”,全面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群。
带来光明也带来财富
对于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建成投运仅仅是开始。十年来,面对高寒缺氧、环境极端恶劣的青藏高原,国家电网公司投入极大的精力全力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累计投入8.7亿资金升级维护,开展年度检修10次,完成设备检修1.1万余台,完成技改大修80项和重大隐患治理49项,无差错操作21万余次,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生态屏障和战略资源基地,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0年以前,西藏电网网架结构极其薄弱,部分地区仅靠小型水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柴油发电等供电,电力十分紧缺,边远地区甚至无电可用。
青藏联网工程不仅为沿线百姓带来了光明,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财富。
以青藏联网工程为起始,如今,一条条“电力天路”推动西藏主电网不断向更加艰苦和偏远地区延伸,形成了主电网覆盖西藏74个县(区)和主要乡镇的统一电网,全区主电网供电人口近330万,较2010年增加166万人;西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不断刷新新纪录,全社会用电量从2010年的20.41亿千瓦时增长4倍多,达到了2021年11月的89.11亿千瓦时。在电力能源的助力带动下,西藏GDP较2010年增长近3倍,达到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1440.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