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大背景下,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成为重要课题。作为我国形成的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长三角各地纷纷发力光伏产业。
今年3月,浙江全社会光伏发电输出功率达1004.88万千瓦,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并实现全额消纳。这也意味着光伏发电提供了浙江全省超1/7的电力,成为仅次于火力发电的第二大电力来源。据统计,浙江省内目前已有光伏并网电站139个,光伏总装机容量1665万千瓦,今年1—9月累计发电量74.6亿千瓦时。
嘉兴市是浙江光伏产业的一大重镇。今年以来,嘉兴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持续探索:7月,浙江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秀洲开工,项目建设容量达17.03兆瓦。项目并网后,仅这一个项目就将在今后25年里带来约4.5亿千瓦时的总发电量;10月,海盐县纳入全国“整县光伏”推进名单。海盐光伏发电起步早,近年来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已建成光伏装机容量310兆瓦,2020年全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
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嘉兴也有大型光伏电站的身影。在嘉善县姚庄镇,白鱼荡渔光互补项目于2017年正式并网。电站负责人米国强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1019亩,建设容量50兆瓦,预计25年总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以上,使用了超过17万片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并网首年,白鱼荡电站发电6204万千瓦时。根据可研报告,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5万吨。
“浙江对于光伏发电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米国强说,“浙江制造业发达,用电需求巨大,长期以来需要依靠外购电力。目前浙江的光伏发电已经实现全额消纳,‘双碳’大背景下,未来光伏等新能源在浙江的比重势必将进一步提升。”
围绕光伏发电,产业集群也在嘉兴加速形成。仅秀洲一地,今年1至9月全区光伏产业产值便增长347.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20年的6.5%提升到17.5%,预计全年将超20%。秀洲光伏未来将有望成为千亿级产业。
行业巨人也在嘉兴诞生。光伏玻璃,是光伏设备中的重要元器件。总部设在嘉兴的福莱特玻璃,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商之一。自2006年初涉光伏玻璃领域以来,福莱特如今的市值已超过920亿元。
光伏支架出货量全国第一,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第一,国家首批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率先并网发电成功……在江苏,常州光伏的实力产业同样不容小觑。作为当地光伏产业的集聚区,常州市金坛区集聚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正信光电、斯威克等一批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光伏领军企业,覆盖了产业链各重点环节。2020年全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300亿元。
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还催生了“光伏+储能”新业态,它的特点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度与电力消纳完整性,系统实现削峰填谷,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收益。今年,世界上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金坛区并网发电,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节能项目实现能源建设利用一体化,同时直溪“光采小镇”也在不断建设中。
近年来,安徽光伏产业发展同样迅猛。2020年,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60%,营业收入近65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光伏电池(含组件)产量20.6GW,同比增长近80%,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光伏逆变器产量达35GW,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
安徽滁州打出了“光伏之都”的名号。滁州目前投产光伏组件产能达22吉瓦、光伏玻璃日产能达6050吨,占安徽全省总产能50%以上,预计今年光伏产业链产值将实现350亿元。凭借着优质的石英石资源,总部设在浙江嘉兴的福莱特、总部设在江苏常州的亚玛顿等一批行业巨头都已先后落子滁州。目前已建成、在建、已签约开展前期工作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1217亿元。